上海海事大学2024—2025学年艺术教育工作报告

索取号:发布时间:2025-10-10发布部门:徐悲鸿艺术学院设置


美育是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教育。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中,美育与其他“四育”紧密联系、互相促进。20242025学年,上海海事大学深入贯彻《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精神,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工作理念,将美育作为落实“五育并举”教育方针的重要一环,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基于学校办学特色和育人目标,学校美育工作以强化海洋文化特色,提升学生审美素养为主题,致力于构建具有海事大学特色的美育体系,同时将美育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使其成为价值引领的生动载体,也将美育作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致力于通过艺术教育提升学生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激发创新活力,并取得显著成效。

一、丰富美育教学资源,提升人才培养实效

(一)进一步强化和推进美育教学工作

学校积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美育为引领,用艺术力量滋养青春心灵,激发学生创新创造活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进一步开创美育教育的新局面,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新时代美育以美育人的核心内涵,构建大美育工作格局。强化体系构建,打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的深度融合,营造具有海事特色的美育+思政、美育+双创等美育氛围;学校深入推进美育与学科、实践建设的融合,继续深入开展人文素养、艺术修养通识教育,有机整合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推进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徐悲鸿艺术学院的美育专业特长,拓展美育专业教学资源的延伸育人功能,通过课程作品展、科创竞赛交流,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等工作。

(二)加强课程教材建设,强化价值引领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和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按照国家和上海市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规划要求,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优势,制定学校教材建设规划。在教材的编制和选用过程中,学校强化了价值引领,落实学校党委对教材工作的总负责;进一步明确教材编审要求,保障高质量教材建设;推进马工程重点教材选用工作,将马工程重点教材课程覆盖率和使用率作为教学单位教材管理工作的考核指标,并对使用马工程重点教材授课的课程进行听课检查,这些课程教材的建设进一步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效,积极构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改革

学校在20242025学年的美育工作中,致力于构建系统化、多元化、特色化的美育课程体系,并持续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确保美育工作科学有效地实施。学校的美育课程体系建设注重将海洋文化特色与通识性艺术教育相结合,将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创意表达相融合,形成了多层次、全覆盖的课程系统,从2021级学生开始,每位学生必须修满2个美育类通识选修课学分才能毕业。学校坚持以美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在各类教学环节中,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文化教育,不断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学校现已建成美育类通识选修课共计129门,其中58门人文与历史类通识选修课,47门艺术与修养类,24门人文与历史类通识选修课。

(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内涵建设

学校发布《上海海事大学本科专业聚焦特色建设发展指导意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提升教学改革成效。组织各学院参与本科教学建设项目申报、建设工作,项目建设以本科专业内涵建设为目标,坚持扶优扶特,辐射其他专业,着力培养航运物流海洋行业一流本科人才,推进教学改革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整体提升学校本科专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全面建设特色本科教育体系。项目类别包括但不限于课程类、教材类、专业类等。2024-2025年度,学校有6个公共艺术类本科教学建设项目通过申报,获得建设立项。

(五)完善机制建设,切实加强组织保障

学校持续加强制度建设、经费支持和考核机制等相关方面的建设。在制度建设方面,制定了《上海海事大学本科教学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上海海事大学教材建设与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文件,为各项教学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基础。在经费支持方面,加大了对本科教育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专业建设等设置的专项经费,为各项教学改革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在考核机制方面,优化了考核流程,完善了考核评定,将各种教学改革建设的管理和执行情况作为各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年度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根据学院管理规范程度和执行情况,调整下一年度立项支持力度,对达成建设目标、建设效果好的专业,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级、省级专业建设项目等。

二、丰富美育浸润引领实践,开创美育新篇章

(一)整完善师资力量,助力艺术团教学开展

校艺术团配有合唱、舞蹈专职指导教师各一名,分别指导合唱团、舞蹈团的日常工作,现阶段聘请两名校外指导老师,对民乐团、管乐团与室内乐团分别进行指导工作。各指导老师对艺术团日常训练进行技术性的指导,提高成员的艺术水平,提高节目质量和演出水平,提升整个团队的艺术表现力。同时,定期聘请校外专家对艺术团做专业指导,鼓励指导教师深造培训,进行与艺术相关的学术研究,提高艺术教育的认识水平、领导水平和管理水平。

(二)丰富校园艺术活动,营造浓郁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艺术团扎根于校园生活,努力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扎实巩固并不断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品牌,打造具有凝聚力、吸引力和充满校园人文张力的文化精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开展各类丰富活动。一是海韵艺术团(管乐团、合唱团、民乐团、舞蹈团、室内乐乐团、主持团)923日—1011日在北广场举办为期三周的艺术沙龙,持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二是校合唱团携手室内乐乐团、管乐团、主持团429日共同举办了“海怀霞想,虹音流光”合唱团专场音乐会,展现了昂扬向上的海大艺术氛围。三是校室内乐乐团、管乐团57日共同举办“汐光入夏“交响音乐会,为全体海大人上了一堂生动形象的美育实践课堂。六是校民乐团、合唱团513日共同举办“海畔和音”民乐团专场音乐会,展现出现代民乐的多元化进步与成长,为传承和发扬中国民乐注入了新的活力。七是校舞蹈团520日举办“丝海融韵,物和万象”舞蹈团专场,让海大学子们在美育浸染中更深入了解海洋,体悟海洋、热爱海洋。八是校子兮话剧团522日倾力呈现了开心麻花经典喜剧《乌龙山伯爵》,为全校200余名师生奉献了一场悬念迭起、笑泪交织的舞台盛宴。

(三)校园文化走出去,促进美育协同发展

学校坚定不移推动艺术教育工作多元发展,让更多人体验校园艺术教育成果,扩大美育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推进学校美育五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一是学校民乐团524日受邀参加在中国航海博物馆举办的青年航海联盟成立仪式暨航海青年国风盛典活动,向海图强”的主题内涵,带领全场观众感受盛唐乐舞的磅礴魅力,奏出文化自信的当代强音。二是学校合唱团713日受邀与复旦大学学生合唱团等七支合唱团共同演绎了以“声无限”为主题的上海学生合唱联盟高校合唱专场音乐会,用悠扬的旋律展现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艰苦奋斗的决心,用极强的艺术表现力传递人类对家园与故土的眷恋与归属感。三是学校舞蹈团1117日受邀在中国航海博物馆《航运江南》展主题活动中出演剧目《祈》,以丰厚的妈祖文化底蕴作支撑,为观众献上一场精彩绝伦的舞蹈盛宴。

(四)丰富校园艺术活动,营造浓郁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育人核心载体,艺术活动是激活校园活力的关键纽带。学校聚焦多元艺术活动,搭建起文化传承、自我展示与情感联结的平台。一是传统节日与校园生活融合活动。917日,校团委主办,团委执行委员会、社团发展中心联合承办的中秋游园会在北区广场举办。活动将文化传承与校园生活相结合,让同学们在体验传统文化的同时增进友谊。二是新生与毕业主题晚会。919日晚,校团委、学生处(武装部)主办,校学生会承办的新生晚会在南区体育馆举办。晚会以“逐梦前行”“燃梦奋进”“筑梦远航”为三篇章,尽显校园文化与新生活力,助力2024级新生筑梦启航。618日晚,校团委联合校学生会、研究生会、社团发展中心在东区足球场举办“千帆入海,炽梦成歌”2025届毕业晚会。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志鹏与千余名毕业生共同观看,晚会以“初遇启航”“归潮织梦”“乘风远行”三篇章串联,为毕业生送上温情而激昂的启程祝福。三是艺术竞赛类活动。1018日,上海海事大学举办“梦回海大遇见青春”第二十四届集体舞大赛暨2024年校友返校日欢迎晚会。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志鹏与各地校友代表出席,向祖国75华诞、学校115周年校庆献礼。1121日,校团委主办、校学生会承办的第三十七届“海螺杯”校园歌手大赛总决赛在大礼堂举行,为学子搭建了展现音乐才华的舞台,丰盈了校园艺术气息。

(四)高雅艺术进校园,美育浸润促成长

学校深入推进 “高雅艺术进校园” 专项工作,着力搭建优质艺术育人平台,将高水平艺术资源引入校园。一是高雅艺术进校园上海评弹团十余名演员421日在邦建报告厅为海大师生上了一堂生动形象的《千里江山图》文艺党课,围绕革命年代的信仰与热血,为师生带来沉浸式的艺术盛宴,也让师生在美育滋养中铭记历史,缅怀英烈。二是高雅艺术进校园上海话剧艺术中心528日走进上海海事大学演绎话剧《艺术》专场,导演的复排注重细节把握,让这部写于几十年前的作品更能贴近当代人生活,更能激发观众共鸣,从艺术价值的争论出发,引发广大师生对于友谊、价值观和人性的深刻探讨。

(五)建设学院品牌,绽放校园华彩

学校以蓬勃的创造力,将美育的种子播撒在各个学院,为艺术工作的宏伟蓝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经统计,学校各学院2024-2025学年度组织开展的艺术相关活动共计340余场,这些活动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共同构筑起学校立体而生动的美育标志。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银河计划—交通运输学院第十三届海潮音乐节、乡笺·筑梦—法学院第十四届“家乡美”活动、声动外语唱响青春—外国语学院第二十二届外文歌曲大赛、墨舞华章—徐悲鸿艺术学院汉字水墨艺术展等。这不仅标志着艺术教育已深度融入各学院的品牌建设与育人体系,更见证了美育的种子如何突破课堂与校园的边界,在更广阔的社会土壤中生根发芽、绽放华彩,深刻诠释了“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磅礴力量。

(六)健全各项制度,强化艺术团队伍建设

目前学校艺术团管理办法有绩效考评制度、值班制度、评优制度、物资管理制度、卫生考评制度等,使工作有章可循,成员各司其职,工作开展日益透明化、规范化、制度化。此外,注重艺术团干部队伍的建设与培养,通过定期举行交流会、团课和骨干培训会的方式,加强艺术团干部的思想阵地建设和德育培养,切实提升其工作能力与工作水平。艺术团秘书处充分发挥艺术团后备军职能,实时跟进艺术团活动,记录艺术团工作精彩时刻。2024-2025学年度共发布推送28篇,最高浏览量达1200余人次,起到良好宣传作用,促进学校师生对艺术团加深了解,助力弘扬优秀艺术文化。

三、推动美育走出校园,艺术实践融入社会

(一)推进交叉融合,促进知行合一

学校深入推进美育与学科、实践建设的融合。学校继续深入开展人文素养、艺术修养通识教育,有机整合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推进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徐悲鸿艺术学院的美育专业特长,拓展美育专业教学资源的延伸育人功能,通过课程作品展、科创竞赛交流,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定期在海大艺术馆推出系列艺术作品展览、举办艺术家学术性讲座,提升师生美育素养;通过学校美育实验室、美育场馆举办各类实践体验活动,丰富师生美育实践资源建设。

(二)充分发挥海大艺术馆平台优势

上海海事大学艺术馆是临港地区首家高校艺术馆,位于校图文信息中心侧楼二楼,馆内面积近600平方米,定期举办各类艺术展览,是学校开展艺术教育和美育工作的重要平台。经统计20242025年度海大艺术馆重要展览有8次,每次展览期为一个月左右;另外,海大艺术馆面向全校师生及临港周边居民开展全天艺术体验活动8次。活动总体特色鲜明:一是紧扣航运与海洋文化。学校充分利用自身学科优势,多次围绕海洋、航运文化主题与周边单位、学校共同举办绘画、设计等展览,共建美育特色,深度挖掘和传播文化,如:童心绘梦,艺美‘愈’人”——徐悲鸿艺术学院与六院共建美育活动、大学生邮轮游艇创新创意设计大赛上海中学东校巡展、徐悲鸿艺术学院在北蔡高级中学举办大学生邮轮游艇创新设计大赛优秀作品巡展、“中国航运史画——徐悲鸿艺术学院第六届绘画系教师年度展”等;二是注重产学研与非遗传承。展览不仅是展示,更与教学、科研紧密结合。通过成立古船模非遗技艺传承青年突击队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传统文化与技艺,实现了非遗的活态传承,如:“沧海拾遗,海韵飘扬”上海海洋非遗艺术集锦展、“水韵丹青”水拓扇子非遗体验项目受邀参加2025年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端午非遗体验活动等。以下表格汇总了2024-2025学年海大艺术馆各展厅举办的部分重要展览信息:

1 海大艺术馆部分重要展览

展览名称

时间

地点

大学生邮轮游艇创新创意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展

2024918-1025

大展厅

“草木生光辉:航向世界的中国植物展”图文展

20241030-1128

大展厅

“沧海拾遗,海韵飘扬”-上海海洋非遗艺术集锦展(小展厅)

20241030-1128

小展厅

国产首艘大型邮轮工程群英谱巡展(第三站)

2025317-424

大展厅

视觉传达方向课程展(大展厅)

2025423-511

大展厅

“徐悲鸿艺术学院优秀毕设作品展”

2025513-612

大、小展厅

“中国航运史画——徐悲鸿艺术学院第六届绘画系教师年度展”

2025618-103

大展厅

“中国航运史画——徐悲鸿艺术学院第六届绘画系教师年度展”

2025618-103

大展厅

“老有所学老有所为”上海海事大学老教授协会首届书画摄影展

2025616-910

小展厅

(三)面向校内外师生开展美育工坊系列活动

学校创立【海艺匠心·美育工坊】品牌系列活动,面向校内外师生开展美育实践教育,2024-2025学年开展【海艺匠心·美育工坊】系列活动16期,活动内容有“墨彩宋韵”宋画体验活动、“水韵丹青”水拓扇子体验活动、“童心闪闪亲子流麻DIY”六一儿童节艺术体验活动、创意美术夏立营、“合唱艺术沙龙”体验、“复古蓝晒”古典摄影体验、“一呼一吸”艺术疗愈体验、“琅华璀璨”珐琅饰品制作、“釉染·蔚蓝”陶艺体验等活动。【海艺匠心·美育工坊】品牌系列活动通过美育工作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路径,为校内师生及周边社会营造了开放、多元的艺术氛围,有效拓展了艺术文化视野,在面向全校及社会的美育工作中发挥重要能动性,在以美育浸润学生、浸润学校、浸润社会的过程中做出了贡献。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