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学风建设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5-09-01浏览次数:11设置

2024-2025学年,学校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全面深化和优化学风建设工作,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切实提升学习能力与成效,持续巩固与发扬学校优良学风。

一、工作机制进一步夯实

学校着力强化教学管理与学生工作协同联动,完善课堂秩序管理与学业过程监督机制。辅导员深入课堂一线,开展常态化巡查,重点关注学生出勤、课堂互动及手机使用等情况,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协作,共同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教务处积极发挥学业导师作用,为全体学生畅通学业指导通道,加强对学习困难、思想行为消极学生的关心与帮扶;依托在线督导听课平台,强化课堂教学纪律管理,持续规范教学秩序;协同各教学单位,加强考前工作人员培训,优化监考工作流程、完善校院两级巡考机制,不断提升考试组织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依托信息化技术手段,在考试期间关闭考场无线网络、开启信号屏蔽仪、全程监控考场,加大考试技防力度;深入开展诚信考试教育与警示教育,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考试氛围。同时,学校定期开展学风状况调研,持续优化学业预警机制,及时通报学生补考、学业预警及延长学制等情况,形成学业管理闭环。

二、学风建设活动不断深化

本学年,学校以两期学风建设月为抓手,推动各学院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风建设活动,不断拓展育人路径,提升育人实效。

1.强化诚信教育,筑牢学风根基

各学院将诚信教育贯穿学风建设全过程,通过政策宣讲、案例警示、签署《学风建设承诺书》等多种形式,不断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与纪律观念。经济管理学院在考前梳理近年违纪案例,通过晚点名、易班、班群等渠道开展警示教育,并组织辅导员巡考,严肃考风考纪;物流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徐悲鸿艺术学院在四六级考试、期末考试等关键节点开展诚信主题晚点名和班会,增强学生规则意识;交通运输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合违纪处分规定和典型案例,广泛宣传考试纪律,为营造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2.推进协同育人,构建支持体系

各学院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专任教师—学科专家—辅导员—学生骨干”联动帮扶网络,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理学院举办“院长面对面”活动,回应学生学业困惑,完善学生学习诉求反馈机制;法学院依托“励学”博雅教育工程,邀请法学领域专家开展学业答疑辅导、读书分享活动,提升学生专业素养;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通过“海科·ForHer”工作室和“HerVoice演说营”,聚焦工科女生成长话题,鼓励学生勇敢追求理想;经济管理学院推出的“院长下午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业指导;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学业导师进社区活动,助力学生学业与生涯规划发展。

3.发挥榜样作用,激发学习动力

各学院注重选树先进典型,充分发挥朋辈教育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营造见贤思齐、奋发向上的学习氛围。商船学院开展朋辈讲堂系列活动,分享学术科研、升学就业、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交通运输学院依托“海博小课堂”,组建优秀学生帮扶团队,开展知识点梳理、学习笔记征集与期末复习指导等学业支持活动;外国语学院举办“榜样力量”系列宣讲,表彰学风建设先进个人,激励学生投身科研创新与学科竞赛;理学院组织奖学金获得者经验交流分享会,围绕学习规划、科研实践等主题,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4.学风建设表彰持续开展

学校充分发挥表彰激励的示范引领作用,对在学风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与个人予以公开表彰。2024年11月,全校共评选出学风建设优秀班级27个,学风建设标兵11人,学风建设优秀个人49人,学风建设突出贡献奖20人,学生学习进步奖133人。这些先进集体和个人在全校范围内树立了学习典范,有效带动广大学生积极向学、追求卓越。

本学年,学校通过广泛宣传、多方联动、典型引路、朋辈互助等一系列扎实举措,不断夯实学风建设基础,丰富学风建设内涵,提升了学生的学业成效与综合素养,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提供了坚实保障。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