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全国和上海教育大会精神,不断提高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弘扬高尚师德,展示海大教师形象, 上海海事大学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在全校组织开展了第十二届“师德标兵”暨“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活动。经各学院党委推荐、学校官方微信投票、校党委审定,授予商船学院张盼龙等十位教师“上海海事大学第十二届‘师德标兵’暨‘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称号;授予交通运输学院王忠宇等六位教师第十二届“‘师德标兵’暨‘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提名奖”。学校将陆续推出系列报道,展示海大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先进事迹。希望通过对身边好老师先进事迹的深入报道,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成为“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推动教育强国建设。
她以实践的火种,点燃学生工程思维的热情
——记信息工程学院徐艳丽老师
个人小传:
徐艳丽,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空天地海一体化通信技术、自动驾驶、数智化等方面的算法以及软硬件研究。2021年12月入选中央第22批博士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等20余项,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技术转化成果3项。
春风化雨,温柔引导予信心
谈及对徐艳丽老师的第一印象,“和蔼可亲”是最常被学生提及的形容词。这位总是带着温和笑容的女教师,以她那一头利落的及肩短发和柔声细语的谈吐,温暖了许多学子的心灵。在这份温婉气质背后,蕴藏的是她对教育事业炽热的追求。
徐艳丽的课堂充满生机,她善于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在无压力的环境中学习。2021级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熊泽仁说:“徐老师总是带着笑容解答问题,让复杂的公式仿佛都有了温度。同学们都很喜欢她。”在教学过程中,徐艳丽尽职尽责,时刻关注着每个学生的进度和接受能力,常常主动询问学生是否听懂,随时欢迎学生提问。2024级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邓雅心回忆道:“初学《C语言与程序设计》时,我经常犯一些简单错误,徐老师从不觉得这些问题幼稚。她总是先给予鼓励,温柔耐心地引导我发现问题所在,这使我对C语言的学习更加有了信心。”
如何把信息工程专业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给学生讲透?徐艳丽选择将实际案例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比如5G通信原理如何解决基站部署难题,机器学习算法怎样优化网络流量,她用一个个鲜活的行业应用场景诠释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打破了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那堵“墙”,使学生恍然大悟。
徐艳丽的教学智慧更体现在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上。在教学过程中,她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的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可行性。在上《通信原理》课程时,她时常让学生先自己尝试对书上的公式进行推导,然后再带领学生共同学习,通过“先试后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徐艳丽注重培养学生面对新知识时的快速迁移学习的能力,这一教育观念使学生们不仅掌握了专业知识,更具备了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项目驱动,激发科研热情
徐艳丽引导学生在项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研究方向,她为学生详细分析不同项目的发展前景与潜在困难。以海洋通信方向为例,她不仅会讲解海洋通信面临的技术瓶颈,更会深入分析这些技术突破对国家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意义。“只有让学生既了解技术难点,又明白研究价值,他们才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徐艳丽解释道。2024级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生王佳玮表示:“徐老师充分尊重我的研究兴趣,当我表达对硬件方向的偏好后,她就安排我参与相关项目。这种个性化的指导方式,让我的科研热情得到了充分释放。”
徐艳丽在科研指导方面展现出卓越的专业素养,当学生在科研中遇到问题时,她不仅会耐心指导学生重新梳理研究方法,仔细分析实验数据,更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关键问题所在,并启发学生自主优化研究方案。在研究进度把控上,徐艳丽通过每周组会汇报及时掌握学生的科研进度。当发现学生研究进展未达预期时,徐艳丽脸上不见丝毫责备,而是温和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找出问题的根源。这种既严格要求又充满人文关怀的指导方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徐艳丽关心学生身心健康,调动学生科研积极性。她在与学生共同探讨研究进展的同时,会贴心地为学生带来山姆的零食,与大家轻松交流。更让学生们惊喜的是,在团建活动中,她不仅积极参与桌游,还会笑着开玩笑“抱怨”学生们不手下留情,让整个团队充满欢声笑语。
知行合一,学习征程无止境
徐艳丽曾对学生说,自己向往数字游民般的生活,认为不管走到哪里,都能开展工作、实现创新、解决问题。2023级电子信息专业本科生朱程杰这样评价道:“徐老师既追求自由,又保持着对技术的纯粹热爱。她让我明白,真正的学者可以同时拥有自由的灵魂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为响应国家数字中国战略,徐艳丽曾挂职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副县长,面对当地数字化人才匮乏的现状,她迎难而上,组建数字专班,推动建设数据中心。这段经历令徐艳丽深受触动,回校后将数字化方向引入课题组,与中远海科等龙头企业合作,建立校级示范产教融合基地,将内河的智能执法监测等数字化技术项目引入教学,让学生了解真实行业需求。她的教学模式打通了“教学—科研—产业”全链条,培养了大批复合型数字人才。相关成果获评中国计算机协会教学成果奖等多项荣誉。
在就业方面,徐艳丽始终以春风化雨般的关怀陪伴着学生们的职业发展。她在微信群里及时转发各类就业信息,帮助学生们洞悉市场动态,还会从专业角度出发,为学生们指明方向。令2023级通信工程专业杨凤同学难忘的是去年十月的那通电话:“当时我在招聘会现场屡屡受挫,正感到迷茫时,徐老师的电话及时而至。她语重心长地告诉我:‘选赛道比抢跑更重要,穿上合脚的鞋才能跑马拉松。’这句话让我茅塞顿开。”在徐艳丽的指导下,杨凤在之后的求职中更加从容,遵循着这个宗旨找到了更加适合自己发展的赛道。
教育是一场修行,是智慧与智慧的碰撞。徐艳丽关爱润泽学生心灵,以实践点燃求知热情,在平凡的讲台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教育篇章。
徐艳丽寄语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保持不断探索学习的心,衷心期望每个学生都能在热爱的行业和领域不懈深耕,成为国家所需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