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海大印象

第十五届“家乡美”暨纪念郑和下西洋620周年专题活动顺利举行 ——千年海丝文化续新篇 五湖四海乡情共交融

发布时间:2025-04-11浏览次数:0设置

太仓龙狮在锣鼓铿锵中腾跃起舞,《岳阳楼记》唐调吟诵重现千年文脉,文化主题展览再现620年前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壮举……4月9日,学校在樱花大道举行“一站式社区”品牌活动——第十五届“家乡美”暨纪念郑和下西洋620周年专题活动。21支全国各省市的学生代表队参与其中,活动还特别邀请了太仓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携手打造集文化传承、校地合作、思政教育于一体的特色活动。

本次活动由党委宣传部、学生处指导,校团委、法学院团委联合主办,法学院学生会承办,太仓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特别支持。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志鹏,太仓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曹丹丹出席启动仪式,学校学生处、团委、法学院负责人及千余名师生参加活动。

启航新时代的文明对话

当春日樱花缀满校园,学校联动“郑和下西洋起锚地”太仓,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将620年前郑和七下西洋的壮阔航程与新时代“一带一路”倡议精神完美衔接。

启动仪式上,李志鹏在致辞中强调,学校将“家乡美”主题活动与纪念郑和下西洋620周年的有机结合,是通过校地联动构建文化育人新范式的重要探索。希望广大师生以郑和敢为天下先的航海精神为旗帜,推动专业教育与文化传承深度融合,将“浮天沧海远”的胸襟与“家书抵万金”的深情内涵相结合,为建设海洋强国书写新时代航海日志。随着象征合作的纪念品的交接、合作备忘录的签订与郑和文化研学路线的发布,校地共建的文化纽带愈发紧密。

绽放多元文化的时代光彩

在“华韵归心”主题展演中,来自全国21省市的学子化身文化使者,表演了特色民族节目。京津冀相声的幽默智慧与西藏民族舞的奔放热烈交相辉映,岭南粤韵与黄土高坡的豪迈形成鲜明对比。特别设计的“文化经纬”展演体系,通过“古韵新声”“红色传承”“民族瑰宝”“时代新创”四大板块,立体呈现中华文明的多样形态。

太仓专区热闹非凡,非遗匠人现场展示的红木雕刻工艺品,竹编技艺编织出的竹篮、竹丝盘,美食区飘散的猪油米花糖香气与《诗画太仓》的悠扬旋律,共同勾勒出“天下第一码头”的古今画卷。人才政策咨询区更是架起校地协同发展的桥梁,让文化传承与职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文化赋能航运人才培养

作为我国航运高等教育的重镇,上海海事大学持续深化“文化育人”工程。活动中,既有对郑和“敢为天下先”航海精神的现代诠释,也探索了“专业教育+文化传承”的新型思政模式。即将启动的“郑和文化主题研学”暑期实践,将组织师生沿郑和文化研学路线开展文化考察,让古籍里的文字真正“活起来”。

夜幕降临,东海之滨的灯火与太仓港的航标遥相辉映,郑和620年前的航海壮举,将激励青年学子向海图强,为建设海洋强国和交通强国贡献青年力量。

    

李志鹏副校长致辞
第十五届“家乡美”主题活动启动仪式
向太仓市文体广电与旅游局赠送学校纪念品
与太仓市文体广电与旅游局签订合作备忘录
发布“郑和文化主题研学路线”
参观郑和下西洋文化主题展
太仓市新区三小表演唐调吟诵《岳阳楼记》
云南代表队表演舞台剧《爱在三跺脚》
贵州代表队表演歌曲舞蹈《神傩踏月,苗侗笙歌》
内蒙古代表队向观众献上哈达
山西代表队非遗文化摊位展示
太仓市龙狮制作展示摊位
活动现场
文字: 
石立山、吴长越、何昱彤
图片: 
法学院
编辑: 
姚旭
策划: 
法学院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