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涌动千帆竞,志愿星火照航程。过去的一年中,上海海事大学青年志愿者以“百舸争流”之势,扬青春之帆破浪前行,值此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和第26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交汇之际,海大志愿者将持续点亮奉献之光,将雷锋精神深植于新时代的浪潮之中。
青春志愿扬帆,在大型赛会中展现海大担当
从体育赛场到进博舞台,从国际论坛到学科前沿,上海海事大学青年志愿者的身影始终闪耀。50余名志愿者护航奥运会资格赛,以专业服务共筑赛事精彩;80余名志愿者服务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青春担当展现中国青年风采;20余名志愿者亮相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以专业视角助力全球航运对话;200余名志愿者参与滴水湖高能级航运服务业创新大会、上海电视节等大型赛会论坛活动,为临港新片区增添一抹耀眼的“海大蓝”。
学校与上海天文馆、上海博物馆等17个场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累计5000余名志愿者服务总时长达23569小时。海大志愿者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罗盘,在各类活动中劈波斩浪,将青春担当镌刻在每一次微笑指引、每一份数据核对、每一场应急保障中。
汇聚青春力量,服务新片区高质量发展
在“社区青春行动”活动中,校院两级团组织对接16个社区,2100余名学生进社区开展学科辅导、普法宣传、童书阅读等志愿活动。
经济管理学院“阅”开心儿童阅读发展项目,专注于儿童绘本阅读,为临港新片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阅读环境;外国语学院充分发挥多语言、文化沟通优势,青年志愿者依托多语言服务中心累计开展17次中大型活动,服务海外人才达1200人次;法学院开展家门口的“360法律服务站点”,解决社区居民和村民的法律疑问,助力新片区法治建设,服务广泛覆盖居民达上万人次;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滴水湖光党群中心为阵地,将理论宣讲、情景互动与志愿服务深度融合,构建服务“红色枢纽”,覆盖800人次。
从红色教育到文化传承,从城乡互助到青春实践,志愿者以创新为帆、以奉献为锚,在特色项目中赓续雷锋精神的时代脉搏。
发挥专业特色,绘就百花齐放的志愿图景
学校志愿服务团队立足学科特色,以专业赋能实践,丰富了海大志愿服务的内涵。在“千企百港调查”社会实践中,学校47支队伍,依托“雪龙”号等平台,前往全国各地开展航运文化普及228场,宣传航海文化、弘扬志愿精神。
商船学院“微尘”团队面向学校后勤餐饮职工子女年度开展义教12期,将航海知识课堂与课业辅导交织,铺就多元成长航道;交通运输学院“满天星”团队打造“星火远航”志愿服务项目,以交通智慧串联社会需求,全年开展服务活动100余场;物流工程学院“大风车”团队化身“物流引擎”,协助智能制造大赛主办方进行设备调试、担任评委助理以及维持现场秩序等,全年服务558人次;信息工程学院与徐悲鸿艺术学院围绕“保护海洋”“绿色发展”,奔赴东海海岸清除海洋垃圾600余公斤,绘制海堤120余米,引领青年参与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和物流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的志愿者发挥专业优势,服务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与中国国际公共采购论坛成功举办。理学院依托“数理加油站”开展公益辅导,提升全校学生数理基础,累计开展志愿服务200余次,服务全校学生410余人。海大志愿团队如繁星缀海,以专业为帆、以奉献为锚,在各自的航道上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从东海之滨的碧波到国际舞台的聚光,从学科实践的深耕到生态守护的坚守,海大志愿者始终以雷锋精神为灯塔,以青春热血为动力,在奉献的浪潮中勇立潮头。未来,海大志愿者将继续以“百舸争流”的锐气,锚定使命、破浪前行,让雷锋精神永远照耀在新时代的壮阔征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