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市委十二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聚焦办学定位,统筹优化办学资源,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现将重点工作报告如下:
一、坚持政治引领,把牢事业发展方向
(一)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一是强化学思践悟,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系统学与专题重点学相结合,深研细读原著原典,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海洋强国、航运强国等重要论述,校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专题研讨,各二级党组织结合学院特色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学习。二是创新学习形式,深研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1+3+X”学习模式,举办校领导班子读书班;搭建研讨交流平台,组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学习研讨;实地走访留法勤工俭学出发地、上海航务学院、陆家嘴金融城党群服务中心等地开展学习实践,增强各级党员干部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水平。三是开设系列专题党课,推动主题教育深入人心。党委书记宋宝儒以“提升服务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建设能力”为题为师生党员代表讲授专题党课。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陆靖以“聚焦办学定位和特色,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为题为交通运输学院教职工党员代表讲授专题党课。其他班子成员、各二级党组织领导班子按照相关要求完成主题教育专题党课。四是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主体作用,推动理论学习基层全覆盖。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学校264个基层党支部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开展学习887次,党支部书记讲主题教育专题党课240次。五是推动主题教育成果落地落实。深入梳理影响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建立问题台账,逐项整改、立行立改,一时解决不了的明确具体措施、整改责任和时限,确保整改到位,并做好完善机制工作,形成《上海海事大学学科发展指导意见》《上海海事大学有组织科研实施指导意见》和《上海海事大学本科专业聚焦特色建设发展指导意见》等三个指导意见,不断巩固和深化整改整治成果。
(二)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一是着力增强领导班子政治能力。高质量落实党委常委会理论学习“第一议题”制度,形成会前个人自学,会上结合工作集中领学相结合的学习机制,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切实增强班子成员的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二是高质量贯彻贯彻民主集中制。严格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实党委常委会议事规则,会前充分酝酿、会中高效决策、会后督查督办,2023年共组织43次党委常委会,坚定不移推动上级和学校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三)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一是构建课程思政建设长效机制。制定《上海海事大学本科教学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细则》,进一步明确校院两级工作任务分工,并把教学单位年度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年度整体考核指标体系。二是开展课程思政实践。持续开展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与课程思政教学竞赛活动,校级海事特色本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及案例征集及出版工作,努力提升课程思政水平,6门本科课程入选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首届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展示活动获奖数量位列市属高校第一。三是搭建新思想研究新平台。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强国、航运强国的重要论述研究”为研究方向,成功入选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新一轮研究基地,并在“三报一刊”发表多篇具有代表性,“海味”十足的理论阐释文章。四是拓展大思政课资源。以重点试验高校建设为抓手,围绕“海大蓝”+“中国红”积极拓展大思政课资源,寻访港航企事业单位,深入革命圣地,聘请校外“大思政课”指导老师,举办航运文化主题示范月,把大思政课的课堂搬到船上、码头、涉海博物馆、红色航运地标,提升育人实效。
(四)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坚决守护校园安全稳定
一是强化意识形态风险研判。党委常委会专题研讨意识形态工作,定期研判重大舆情,加强情况通报和舆情风险跟踪管理,妥善处置不良舆情;聚焦“七一”“十一”等敏感节点制定意识形态领域应急工作预案、开展专项督查,并督促落实整改形成闭环,确保校园安定和谐。二是筑牢课堂教学底线红线。做好2022年教材专项排查整改“回头看”工作,规范使用涉香港相关表述,有问题的教材停用下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相关内容向学生用正确方式进行表述,并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在学校的统一使用。三是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定期完成公共区域大屏、橱窗宣传栏信息维护与更新;聚焦意识形态、内容信息、制度保障,推动开展二级学院(部门)网站信息更新与检查工作,完成新媒体备案241项;严把讲座论坛等关键环节,审批各类讲座论坛580场次。四是强化信息审核机制。严格落实师生接受(邀请)新闻媒体采访报道审批流程;对所属各类新闻媒体发布的信息进行回头看,组织开展新闻宣传敏感词自查自纠、涉政类不规范表述定期排查工作,确保新闻报道标准规范。
二、坚持组织引领,夯实发展基础
(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干事本领
一是持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强化跟踪培养、动态调整,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提拔处级干部14人、科级干部70人,交流、退出干部岗位29人,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二是大力加强干部能力建设。举办2期新提任干部培训班,59名新提任处级干部和84名新提任科级干部参训,推进培养与使用的有效衔接;选拔10位干部到校外借调锻炼,切实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以及防范化解风险的本领。三是持续强化干部日常监督。鼓励担当作为,加强干部考核监督,用好考核结果,落实干部重要事项请示报告、有关事项报告、兼职报备审批、出国(境)管理、离沪请假等制度。四是拓宽选人育人视野。强化立足学科特色和行业领域办学的鲜明用人导向,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大对优秀青年人才的发现与培育力度,选拔20位青年教师到校内机关借调锻炼。
(二)增强基层组织功能,夯实组织根基
一是完善基层党组织体系。优化党组织设置,撤销机关党总支,成立机关党委,20个二级党组织按时完成换届,选优配强党政班子。修订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岗位职责,夯实二级党组织政治功能、组织功能。抓实二级单位党建述职评议,压实党建主体责任。二是打造海事特色党建品牌。推进21个红色港湾阵地建设,有针对性的培育创建“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和“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组织开展校级“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及“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的验收工作,推进党建工作和学校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三是加强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完成退休局级干部直属党支部和离休干部直属党支部的换届工作。结合离退休干部的特点开展主题教育,送学上门,组织退休局级干部党支部赴上海竞技体育中心参观调研,邀请专家给老同志做专题讲座。四是有序推进关工委工作。不断完善校院两级关工委组织体系,推进关工委工作重心不断下沉,进一步发挥“五老”作用,2023年共开展理论宣讲26场,参与师生3672人次。
(三)加强党员队伍教育,提升队伍素质
一是抓实党员教育管理。举办“‘船’承红色文化基因,建设现代化航运强国”示范党课,传承红色航运基因;举办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班,765名党员发展对象参加培训,11月底完成全年发展计划760人。二是提升党务工作者素质。分层分类开展党支部书记、组织员培训交流活动,不断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充分发挥信息化平台的支撑作用,定期做好上海市党员党组织信息管理系统的维护工作。三是增强党员教育管理。进一分层分类开展党支部书记、组织员培训,提高基层党务工作队伍能力素养。组织‘船’承红色文化基因伟大工程示范党课,引导师生传承红色航运文化,增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四是规范党员日常管理。完成党员发展计划,规范党员日常管理,加大党内关怀保障力度,走访慰问困难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落实好老干部政治待遇。
三、聚焦办学定位,推动学校事业发展
(一)持续优化学科布局,形成发展合力
一是打造优势主干学科。立足航运、物流领域,围绕安全、智慧、绿色方向,夯实基础,加强融合,构建对接区域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学科体系。2023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成为继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总论后第四个ESI全球前1%学科。二是突出考核引导。将上海高校分类评价的指标内容融入二级部门的考核指标中,考核导向作用充分显现。2023年横向科技项目已立项606项,合同总经费15895.03万元,同比增长14.4%。三是持续推进本科专业改革。梳理现有本科专业的发展状况,谋划专业未来发展方向,着力从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设定、核心课程体系构建三个方面聚焦、凝练航运特色,明确学校各类本科专业的重点建设任务,同时基于专业发展关键指标,建立专业预警与动态调整机制。
(二)强化教学全过程管理,提升教学质量
一是做好专业建设顶层设计。对标新工科、新文科及相关要求,科学设置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凸显航运、物流、海洋特色,特色课程总学分占比要求高于5%,增设信息技术融合课,将产教融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二是推动有组织的课程教材建设。由原来的以教学方式为主导的课程类和分散申报的教材建设逐步转向彰显特色、契合需求的重点课程、规划教材建设。2023年,新增5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8门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课程。三是努力提升毕业论文质量。增设开题答辩环节,实施毕业论文重合度检查全覆盖、校外抽检全覆盖,强化教师日常指导,加强毕业论文答辩管理,并将上海市教委毕业论文抽检结果计入学院人才培养负面清单,作为重大奖惩项列入学院考核指标。
(三)推进有组织的科研,提升科研水平
一是科研创新平台范围不断拓展。立足“航运、物流、海洋”特色领域,聚焦“智慧、绿色、安全”主攻方向,新增一带一路“航运绿色低碳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重点培育)等两个省部级研究基地。二是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围绕学校特色领域,对接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发展需求,组织教师承担亟需解决的重大研究课题,2023年,科技项目共立项750项,总经费20092.77万元,同比增长12.4%。三是科研成果稳步增长。以第一署名单位发表三高论文435篇,三高论文同比增长22.54%。发表ESI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35篇。授权专利279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79件,包含高价值发明专利178件,发明专利授权数较2022年增长14.94%。
四、强化顶层设计,加强航运人才培养力度
(一)坚持引育并举,提升师资力量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修订《上海海事大学海外引才安全管理办法》《上海海事大学人才引进“伯乐奖”实施办法(暂行)》,分层分类调整人才引进待遇,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2023年已入职专任教师23人。二是扩大引进宣传。坚持“走出去”招聘宣传,先后组织赴新加坡、北欧(瑞典、挪威、丹麦)以及国内知名高校招聘宣传及交流,并与学术桥、“海聚英才”平台合作,组织开展云选招聘;三是做实培养发展。制订发布《上海海事大学教师培养与发展指导意见(试行)》,规范教师培训培养活动,持续实施各项教师培养计划。组织10批次95名非航海类专任教师登上“育明”轮开展海上航行践习,为新入职教师开设海事特色必修课程,形成稳定的“航运业务+航海实践”培训体系。
(二)创新培养模式,提升培养质量
一是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首个双学士学位项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启动“航海技术-法学”双学士学位项目申报,推进“海商法”等微专业建设。逐步构建“主修专业+选修模块(专项学分)”的本科人才培养路径。二是拓展产教融合培养资源。与行业企业联合建设42个产教融合基地,175个教学实习基地。2023年安排3232位学生前往基地开展实践课程学习,组织40%以上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进入航运类实习实践基地开展产教融合培养,选派120余名研究生(含40名博士生)参加航运科考。三是加强高端航运人才培养培训。与海丰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中国极地中心、上海海事局、舟山港务有限公司、山东海运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企业重要企事业单位联办或承办各类高级研修班。四是全力推进航运实习实训条件提升。目前,正与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相关处室沟通以融资租赁方式推进新造实习船项目。正在向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积极申请在临港校区周边芦潮引河水域新建水上训练中心。
(三)落实培养目标,推进高质量就业
一是强化学生海洋文化意识。组织开展航运文化主题月示范项目、航运文化学术研讨会、航运文化主题教育活动、“海大人文”讲坛等,加强学生对航运文化的认知。二是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全员行动,分类帮扶,举办大型线下招聘会1场,举办区域性、行业性、联盟性线下招聘会21场,空中网络招聘会51场,线上线下宣讲会182场,校院两级就业信息网募集2879家企业发布岗位需求信息。三是持续推进就业服务。开展就业主题教育活动25次,精准帮扶,分类指导,整合全校各方资源对所有待就业、未就业学生开展“一人一策”的就业帮扶,优先推荐岗位,发放求职补贴、开展个性化就业辅导和技能培训等。四是引导学生投身港航物流领域。2023年,航运类相关专业本科毕业生到港航类企业任职占比62.11%,始终保持在较高位置;航海类专业毕业生上船投身艰苦行业呈现历史性突破,无论是人数还是占比都呈现递增趋势,上船306人,占比50.58%,较2022年同期增长10.26%。
五、坚持合作发展,扩大学校影响力
(一)统筹校内外力量,拓展办学资源
一是获批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二级BM资格。校内充分准备,通力合作,校外积极沟通,获取支持,成功获批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二级保密资格,新增科研项目经费1169万元,为学校拓展国防科技创新业务新渠道。二是校企合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学校不断扩大校地、校企合作,2023年,由学校承办的山东海运油化品船舶青年管理人才培训项目启动,这是国内首个由校企合作打造的油化品船舶高级管理人才培养项目,也是学校与山东海运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战略合作以来的重要成果。三是持续汇聚校友力量。筹建上海海事大学江苏校友会、上海临港新片区青年校友联谊会、校友物流供应链俱乐部等校友组织,组织开展各类校友返校日活动,自2022年11月起,新增捐赠收入891.85万元,新签捐赠项目22项。
(二)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提升行业影响力
一是积极对接行业企业。成功承办“2023滴水湖高能级航运服务业创新大会”,大会以“开放、创新、融合:建设面向全球的高能级航运服务集聚区”为主题,得到全球知名航运组织和高能级航运服务企业的高度关注和深度参与;承办或主办“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绿色与低碳”论坛”“航运法律专题研讨会”“SISI-KMI国际海运论坛”“海丝港口港航服务专题论坛”等高层次论坛。二是决策咨询服务能力不断加强。围绕海事特色推动建设高水平智库,聚焦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定期召开选题座谈会,2023年向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报决策咨询专报29篇,其中多篇获得省部级以上领导重要批示。在第十五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评选中,我校首次同时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一等奖2项,也是上海市唯一同时获得该奖项2项一等奖的单位。
六、坚持从严治党,优化政治生态
聚焦中心任务,落实主体责任
一是细化日常监督。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大会,与43家二级单位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主题教育期间,督促完成9个校级问题整改和1个专项整治,督导20家二级党组织推进80个问题整改和20个专项整治任务;开展专项督查调研12次,实施监察督办重点事项7项,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二是组织两轮四家巡察。坚持巡前听取意见建议,研究巡察重点,“一巡一案”拟制工作方案;巡中运用监督联动机制,加强组办会商,深入查找政治偏差、履职温差、工作落差。巡察后督促落实整改,开展首次校内巡察“回头看”,推进巡察整改走深走实。三是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廉洁氛围。紧盯元旦、春节、五一、中秋、国庆等关键节点开展廉洁提醒,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重点监督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通过“海大清风”公众号发布廉政教育信息30条;向中层干部编发《海大廉政学习简报》16期;举办“廉洁文化建设月”开展系列专题教育活动。
(二)关切师生合理诉求,创新服务举措
一是开通“校园12345”热线。针对师生诉求反映、解决、反馈渠道不足的问题,推进建设“校园12345”微信服务平台,现已上线运行。针对校园网论坛上师生提出的合理诉求进行全程跟踪,对于响应不及时、处置不到位的单位予以提醒、通报。二是坚持为师生办实事。结合主题教育工作,由校领导班子成员组建专项工作组,落实图书馆楼宇空间优化,室外体育设施功能提升、网上办事中心服务扩容增效、多样化餐饮服务等“为师生办实事”项目,切实解决师生关心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工作实效性不足
一是学用“两张皮”的问题在理论学习中还是存在,学习、工作分离的现象比较常见,学习不指导实践、工作中不谈学习,理论学习成果没能转变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硬招实招。二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把握不到位,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还不到位,比如:一些干部在“坚持守正创新”上,“守正”缺乏定力,“创新”缺乏活力,对如何进一步增强办学特色,主动适应航运业转型发展缺乏有力举措。
分析其原因,一是对党的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缺乏持续学习的意识和主动性;二是理论学习不系统不深入,结合实际不紧密,学习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运用创新理论推动工作、解决矛盾、处理问题的能力还不强,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水平海事大学的探索还不足。
(二)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不够畅通
一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统筹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部署执行力不足,一些长期制约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深层次难题仍然存在,化解难度较大。二是保障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治理体系还不够完善,高效配置办学资源、发展战略思维能力不足,对国家、上海重大战略的服务支撑作用的标志性成果显示度不够。三是系统推进生源结构、教师结构、就业结构调整优化还不够有力,产教融合水平还不够高,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还不够有效。
分析其原因,一是政治站位尚需要进一步提升,视野格局还需要进一步拓宽,主动对接国家、上海市重大战略的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增强。二是运用新思想分析形势、指导实践不够突出,抓工作落实的长效机制还不够健全。三是攻坚克难的方法手段不足,抓住问题始终不放的“钉钉子”精神还不足。
(三)干部队伍干事履职能力仍需增强
一是二级单位班子合力还不强,本位意识突出,对自己分管外的工作关注、投入不够,资源整合意识和能力不强,不善于主动加强校内外协同联动,在提升“公转”水平,强化办学特色上举措不够多、成效不明显。二是一些二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问题意识不强,对学校发展面临的问题习以为常、熟视无睹、视而不见,不主动找问题,找不准问题。三是斗争意识不强、斗争本领不高,在推动解决发展难题上存在本领恐慌,不善于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改革的优势,面对迫切需推动的工作,还存在等一等、放一放、看一看的情况。
分析其原因,一是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研究不够,综合提升干部素质的方式方法还不够丰富,对干部工作开展的个性化指导还不够到位。二是二级单位党组织在凝心聚力、改革攻坚的方面的组织力和引领力还需要加强,应主动站在学校整体工作中系统谋划本部门的工作。三是学校政治生态还需要持续净化,二级党组织抓工作落实,推动决策部署落地的压力传导尚需加强。
八、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坚持学以致用,进一步抓好思想引领,推动理论学习见行见效。
一是要持续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落实好党委理论中心组等各级理论学习及巡听旁听制度,完善多层级理论宣讲架构,推动全校干部系统掌握党的创新理论中的丰富思想,深刻领会新思想背后的道理学理哲理,努力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二是要系统构建干部队伍能力培养体系,抓好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分层分类开展专题学习培训,全面对标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实践锻炼和业务训练,增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不断提高干部服务师生、防范化解风险、推动学校高质量的能力。
(二)聚焦特色领域,进一步增强系统思维,统筹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是要聚焦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建设,以及国际航运中心、临港新片区建设等学校重大发展机遇,贯彻落实“三个指导意见”,强化资源统筹配置,推动学科布局优化调整,增强科研组织化水平,切实增强对国家、上海和行业发展的服务支撑保障能力。二是要不断健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聚焦办学定位和特色,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就业为导向调整生源结构,完善有组织科研的体制机制,加强师资队伍教育管理,持续提升师资队伍水平,着力夯实高质量的制度根基。
(三)围绕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履职担当能力。
一是要树牢正确用人导向,稳妥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常态化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做好日常调整补充、轮岗交流,把综合素质强、有潜力、有实绩的干部提拔到关键岗位。二是要抓好班子建设,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持续深化作风建设,聚焦学校改革发展中面临的老问题、新情况,推动二级单位班子成员更好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三是进一步强化干部监督教育管理,健全干部队伍教育培养机制,推动激励与约束并重,引导干部把全部精神投入到干事创业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