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9日,由学校主办的涉外高端航运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研讨会在临港校区举行,来自科研院校、仲裁机构、保险企业、律师事务所、行业组织专家、学者、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法学院师生代表近400人参会。
校党委书记宋宝儒在致辞中指出,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统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推进建设国家级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聚焦国家涉外法治战略需求,以维护国家发展利益为出发点,围绕航运法治特色,为国家和上海市培养政治立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基础牢固的涉外高端航运法治人才。
开幕式上,著名国际商事仲裁专家杨良宜,上海市司法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叶忻,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处处长杨颉,上海海事大学校长初北平共同为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揭牌。
宋宝儒书记、初北平校长为基地首席特聘专家杨良宜及特聘专家颁发聘书。初北平代表学校接受杨良宜捐赠的专业书籍。
在上午的专家报告会上,著名国际商事仲裁专家杨良宜回顾了其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以及涉外法治相关课程设计上的探索与思考,指出目前国家和社会发展对涉外法治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合同法、证据法和仲裁法是中国对口国际的重要接口,希望上海海事大学依托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培养出一批精通理论与实务的涉外法治人才,服务国家发展。
专题发言环节,上海市司法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叶忻,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处处长杨颉,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韩强,国际航运公会中国办事处首席代表、海问律师事务所香港办公室合伙人刘洋分别围绕涉外高端航运法治人才协同培养作了交流发言。
下午的专题报告会由杨良宜与英国特许仲裁员协会会员贡航律师共同主讲“国际合同法、证据法与仲裁程序法的重要性”,由学校校友林源民律师主持。
研讨会现场,法学院研究生顾雅萱有感而发:“听了著名国际商事仲裁专家杨良宜的讲座,让我明白系统学习好合同法、证据法以及仲裁法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当前涉外法治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只有拥有强大的知识储备,并在不断实践中形成自己的事实判断力,才能真正做到‘走出去’,实现中国涉外高端航运法治人才的弯道超车。”
海商法专业的刘常娜同学表示,“很高兴参加今天的研讨会,让我系统了解到当今国际海事仲裁现状,以及我国在这方面的优势与不足,理解了学习法律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为法学生当下的学习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宝贵建议。”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经过多年的不断努力,当前正处在从“基本建成”到“完全建成”的关键时期。目前上海航运服务产业体系的完整度已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但产业能级和国际影响力较之伦敦、新加坡等国际航运中心尚有一定差距,其中海事法律服务亟需尽快补齐短板。去年,上海海事大学在获批上海高校涉外法治人才教育培养基地的基础上,成功入选国家级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名单。
近年来,学校立足航运、物流、海洋特色,围绕涉外高端航运法治人才培养,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等实务部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构建双向人才培养机制;与相关国际组织开展合作共建,选派学生到国际航运组织总部实习;持续优化本科、研究生培养方案,在国内率先开设“比较海商法”“外国海商法”等比较法、国别法课程;筹备开设航海技术+法学双学位项目和国际组织后备人才虚拟班项目、航运法治人才班项目;常态化举办“青年海商法圆桌论坛”,为境内外青年海商法学人提供开放的交流平台。
学校将以基地建设为契机,加快培养涉外高端航运法治人才,将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建好、建实、建设到位。进一步提升法治服务能级,更好地服务于国际航运中心和海洋强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