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海大印象

贯彻落实“三个指导意见” 全面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二:坚守初心 为航海科研这艘巨轮保驾护航——记商船学院吴华锋教授

发布时间:2023-11-20浏览次数:0设置

编者按:近期,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坚定办学定位和发展特色,学校制定并出台了《上海海事大学学科发展指导意见》《上海海事大学有组织科研实施指导意见》《上海海事大学本科专业聚焦特色建设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三个指导意见”)。

 为促进广大教职工深入理解并贯彻落实“三个指导意见”,统筹推进学校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增强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党委宣传部通过深入走访取得突出科研成果的一线教师和科研团队,报道他们将学校特色与个人、团队成长相结合,深入思考、积极转变、主动融入学校发展的先进事迹。希望通过身边的人和身边的故事,激发广大教职工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学校事业发展使命任务,坚定不移的走具有海事特色的发展道路,全面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更好地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坚守初心 为航海科研这艘巨轮保驾护航

——记商船学院吴华锋教授

 

人物小传:吴华锋,商船学院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船舶与海洋感知及智能航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以及多项省部级以上项目。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研究成果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航海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航海学会青年科技奖、亚洲航海大会优秀论文奖等奖项。

 

攻坚奋进 诠释航海科研精神

 

2004年吴华锋进入学校工作,在同事、学生的眼里,他学识渊博、视野开阔、刻苦钻研、乐于奉献。19年来,他始终坚持船舶与海洋智能感知理论与关键技术方面的研究。带领着科研团队成员在航海科技自立自强的征程中挥洒汗水,激扬青春。

2023年,由吴华锋领衔的“极地态势感知集群系统最优动态部署理论与关键技术”项目,成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谈及课题项目申报成功的原因,吴华锋认为学校地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在学科发展、重点研究领域方面立足“航运、物流、海洋”特色领域,特别是近期出台的“三个指导意见”,从全校层面统筹推进学校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些都为项目申报创造了优势。

 当然,项目的成功立项也离不开吴华锋对航海科技领域研究的热爱与执着以及团队的不懈坚持。该项目早在2022年就已申报,但并未成功,第二年当吴华锋坚持申报同样选题时,团队中有些成员提出了质疑,有的甚至想要放弃。吴华锋就拿2012年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案例鼓励大家,团队成员听后大受鼓舞,全身心投入项目研究和申报书打磨。特别是申报及答辩前,团队成员梅骁峻、鲜江峰、陈信强、刘侠以及韩德志等老师每天工作至凌晨,甚至除夕夜还在热烈讨论,吴华锋开玩笑地说:“我们是把申请书当作‘年货’来办了。”

“通宵达旦地讨论”“精益求精地修改”“把申请书当作‘年货’来办”正是吴华锋及其团队对具有航海特色科研精神的最好提炼与总结。对于学航海出身的吴华锋来说,什么是海事类高校的科研精神,他有着自己的诠释,“我们的科研工作就有如在茫茫大海上驾驶一艘巨轮,研究基础和工作条件如同巨轮的硬件,研究目标及关键问题好比航向,需求牵引及科技创新更像是动力,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则是航线,如此这艘巨轮便可以启航了。而科研精神则是支撑起这艘巨轮的大海,唯有具备求实与创新、合作与奉献、使命与担当的精神,才可以为巨轮保驾护航,从而把科研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融入学校发展和国家建设的大局中。” 


立足特色 提升团队竞争优势

 

 选择航海领域开展研究,吴华锋直言和毕业后4年的上船经历有关。“当我在外派轮船上见到的电子仪器、通信导航等设备几乎都是国外生产时,一种爱国情怀和使命感油然而生,促使我特别关注国内船舶设备发展。”正是这样的经历,坚定了吴华锋深耕这一领域研究的决心,即使企业高薪聘请,也未曾改变他坚持研究的初衷。

 吴华锋坚持立足海大特色,服务国家战略的决心也深刻地影响着团队成员。梅骁峻博士说:“吴老师总是教导我们:科研要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并与学校特色优势相结合。”正是得益于在这一领域的持续跟踪与研究,梅骁峻能够在博士后阶段成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并入选了2022年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 

吴华锋关注团队每一个成员的发展,他认为这是提高团队整体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重要一环。鲜江峰博士说起在团队中的收获很有感触:“在团队中,吴老师是有独到见地的科研‘引路人’,在他的指导下,我们的团队奋发图强,科研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成长。”鲜江峰也正是在团队合作中得到了快速成长,才在入职第一年即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在科研生涯初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科研育人 培育航海优秀人才


 

吴华锋为本科生教授《航海仪器》及《现代电子导航信息系统》等课程时,注重对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与凝炼。正如他的学生航海技术专业218班本科生薛榕民所说:“在吴老师的课上,他会给我们讲吴淞商船精神,讲海上搜救的故事,每次听他的课都觉得特别生动,也更坚定了我们投身航海事业的信心与决心。”

 吴华锋鼓励学生“用功要在平时的点滴”,科研精神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以问题为导向,在不断历练中提高科研能力。他的研究生翁从严,在接触极地项目初期难以把握研究方向,“是吴老师一步一步带领我们做基础性的调研,开展综述撰写工作,安排我们参加项目会议,并指导我们进行项目汇报。这些经历极大地锻炼了我们做科研和项目的能力,更加明确了科研的方向。”

“做好科研必须打牢基础”,吴华锋除了让学生大量阅读相关科研资料,还推荐学生参加多个学术论坛交流,了解学科前沿。他的学生张倩楠、张媛媛等多位博士在读博期间,经吴华锋引荐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前往国外高校进行为期1年的联合培养,这为他们日后在团队开展面向海洋环境监测和海事搜救方向的无线传感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出于对航海科技自立自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吴华锋呼吁航海人,顺应当前绿色低碳智能航运发展新的趋势,聚焦前沿基础,践行科技创新,自主自强,积极打造安全、绿色、高效航运,探索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培育优秀航海人才,为航运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吴华锋工作照
吴华锋与团队成员在实验室交流
吴华锋与团队成员开组会研讨
吴华锋为本科生授课
团队举办海洋传感网学术论坛
吴华锋带领团队调研企业
文字: 
吴雨韩 孔嫄嫄
图片: 
吴华锋
编辑: 
姚旭
策划: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