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期,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坚定办学定位和发展特色,学校制定并出台了《上海海事大学学科发展指导意见》《上海海事大学有组织科研实施指导意见》《上海海事大学本科专业聚焦特色建设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三个指导意见”)。为促进广大教职工深入理解并贯彻落实“三个指导意见”,统筹推进学校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增强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党委宣传部通过深入走访取得突出科研成果的一线教师和科研团队,报道他们将学校特色与个人、团队成长相结合,深入思考、积极转变、主动融入学校发展的先进事迹。希望通过身边的人和身边的故事,激发广大教职工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学校事业发展使命任务,坚定不移的走具有海事特色的发展道路,全面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更好地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守先待后犹未懈 吹尽狂沙始到金
——记经济管理学院汪传旭教授
人物小传:汪传旭,现任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上海航运中心建设方向)首席专家和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工作室领军人物。荣获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等8项,主持国家级项目4项,出版著作6部。领衔的研究基地、工作室团队自2009年运行以来,已有50余篇关于港口与航运发展、航运中心建设的成果专报被政府部门内参采纳,并先后受到上海市级及以上主要领导批示30余篇次。
深研理论之基 蓄力应用转化
汪传旭1992年进入学校工作,至今已经工作三十一年了。说起自己的教学科研,汪传旭认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侧重于学术理论研究,第二阶段则是侧重于学术理论与决策咨询相结合的应用研究。从学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汪传旭坦诚这需要“勇气”和“冲劲”。就像科学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术理论探索,深入的理论研究是为了更好地应用于实际,服务社会。
结合学校最近出台的“三个指导意见”,汪传旭认为这是学校层面在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三方面的顶层设计,也为广大教师未来科研发展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方向,成为进一步融合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指导思想。
如何使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有机融合?汪传旭在长期地探索和尝试中,慢慢找到了二者相互融合与促进的方法,并在应用研究领域开辟了一个“新方向”。“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能够为决策咨询研究提供规划依据和逻辑思维。”汪传旭说:“而只有对国内外航运发展情况、企业实际运行模式的深度了解与多方实地调研,才能进一步为学术理论研究提供源头活水,为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提供有力的依据。”
2009年10月,以汪传旭名字命名的“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汪传旭工作室”(原名为“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汪传旭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授牌成立。在工作室刚起步时,汪传旭十分重视调研。有一年暑假,天气非常炎热。汪传旭和几位老师在结束调研的返程途中,碰巧看到一幢航运服务企业集聚的商务楼,出于对航运企业落户和分布情况的好奇,汪传旭便和这几位老师径直走了进去。看到一楼大厅关于航运企业的名称及简介,汪传旭双眼放光,马上拿出纸笔作记录。他的这一做法引起了巡视保安的注意,因为没有预约,几位老师被请出了大楼。
回忆起这件趣事,汪传旭老师感慨调研工作不容易,也正是出于对科研工作的这种探索与执着的精神,工作室的调研工作才会越做越好,考虑的越来越完善,也逐渐产出了越来越多的优秀科研成果。
组建科研团队 激发研究热情
对于如何推进工作室工作,汪传旭直言犹如“摸着石头过河”。特别是在开头几年,实践经验不足,缺少相关资源和平台,致使工作难以有效地开展。汪传旭老师意识到,要做好决策咨询研究与服务,“单打独斗”不行,还是要靠“团队作战”。因此,他开始下功夫组建科研团队。
工作室每年需要承担3项研究课题、4篇专报的考核任务、召开4次专题研讨会、出版一本年度报告等任务。其中专报的要求尤其高,语言风格与科研期刊的写作风格大相径庭,要求在表述上有亮点,判断上要求有理有据,数据准确。因此汪传旭以身作则,花费大量精力去学习、研究,不断修改专报,并带领团队成员一起攻坚克难。
工作室联络员许长延博士说:“工作室是一个让人收获颇丰的地方,每次承担的研究项目都给我带来新的挑战,在克服项目研究的困难中,不断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获取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最新动态与最新理念中,不断提升和丰富自己的航运物流知识,真正做到‘学中干、干中学’”。
汪传旭注重示范引领与言传身教相结合,旨在打造一支有温度、可持续的决策咨询研究团队。在科研过程中,注重“既出成果又出人才”,积极吸纳青年教师参与研究,并给予充分指导,鼓励青年教师主持课题,撰写成果专报,激励他们快速融入团队。
工作室团队成员通过承担工作室研究课题,科研能力逐渐提升,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多人从青年讲师先后晋升为副教授、教授,成为专业学科骨干。
汪传旭认为,有组织的科研要求智库机构进一步加强团队建设,提升决策咨询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能级提升。工作室在汪传旭的带领下,聚焦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的热点问题和关键问题,积极完成各项决策咨询研究任务,多个专题报告得到相关领导批示。
精研专业知识 培育科研新秀
除了培养青年教师,汪传旭还鼓励本科生、研究生加入研究团队,注重决策咨询后备人才培养。比如在本科教学中,汪传旭不仅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掌握专业知识,学期结束时,还要求结合航运业发展实际做好总结归纳,以主题汇报的形式进行分享,在边学边做中融会贯通,为本科生埋下了做科研的种子。
汪传旭还鼓励学生们走出教室,参与相关项目的研究和调研,积极推荐学生参加相关专题的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为更进一步的应用研究吸收广泛的理论知识。在2021级博士生周燕的眼里:“汪老师为人正直,平易近人,有精湛的学术造诣。每次与汪老师沟通论文研究中遇到的瓶颈,他都能提供多种解决思路。”
在对硕士生与博士生的培养中,汪传旭会定期开交流会议,了解学生的科研进展并进行针对性地指导。有一天晚上,汪传旭老师和他的几位研究生在会议室讨论课题,交流得十分投入,忘记了时间,离开时才发现学院楼已经上锁,这让大家都陷入了尴尬的氛围里。汪传旭只好拨通工作人员的电话,几经周折,最终才被“解救”出来。
2023级硕士生李嘉丽说:“汪老师会让我们参与实际的供应链项目研究,受益良多。他就像朋友一般,每次组会结束后会和我们聊聊生活中的琐事,关心我们的情绪,让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和底气去开展科研活动。”
汪传旭深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领域,始终秉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身体力行,严谨求实。在航运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背景下,汪传旭表示,将根据学校”三个指导意见”的要求一如既往,在更深层次、更大范围和更宽领域内不断探究新问题,在新环境中有新思考,在新起点上有新作为,为学校有组织科研事业发展、专业特色发展和学科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