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主动适应国家航运事业发展要求,重点推进课程思政、专业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制度改革,引导教师潜心育人,本科教学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加强顶层设计,初步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
编制发布《上海海事大学课程思政教学与建设指南》,强化课程育人顶层设计。明确工作责任,构建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务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同联动、院系落实推进的工作机制。
初步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以课程教学大纲修订为契机,明确每一门课程在育人上的功能、目标、内容和方法,每门课程至少应有3个思政切入点。
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提升课程育人质量。完成首批50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拍摄课程思政微课30段。立项第二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7门,遴选微课20段已启动拍摄。“中国航海史”“中国航运史”等“中国系列”课程教材建设完成。截至目前,课程思政试点课程、领航申报课程、在线课程、示范课程共计建设256门。
强化课程思政建设交流与展示。组织“汲取党史精华,践行课程思政”系列教学沙龙活动3场。举办第四届课程思政教学竞赛和观摩活动。遴选教师参加临港五校课程思政示范课评选。推荐教师参加第二届“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展演活动。
立足学校学科特色优势,发挥辐射作用。推进2项上海市级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编制项目:《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交通运输类(航海、轮机、船电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
以一流专业建设和认证为抓手,提升内涵建设
修订专业培养方案,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把立德树人内化到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中,做好育人环节顶层设计,落实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改革计算机基础教学,增设“信息技术类”通识选修课。推进体育技能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分项目、分级别建立体育类课程群。加强美学教育,增设人文与历史类、艺术与修养类通识教育选修课,选用优质网络通识课。制定《上海海事大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梳理劳动与专业相融合课程体系,建设劳动教育理论微课。
持续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接受中国工程教育联合认证线上考查;7个专业申请2022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接受认证中期审核;已通过的4个专业提交持续改进备案材料。商船学院轮机工程专业和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接受英国轮机工程及海事科技学会(Institute of Marine Engineering, Science& Technology,IMarEST)认证。专家组现场反馈认证获得初步通过。经济管理学院AACSB国际认证已递交第三轮进展报告,即将迎来认证冲刺阶段。
积极开展专业建设标志性成果申报和建设。遴选13个专业申报第三批“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其中7个专业获推参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项,入选上海市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物流管理专业获批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新文科建设试点专业。组织应用型本科专业验收和年度检查工作。船舶电子电气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2个专业建设期满,完成项目总结和验收材料提交。
及时总结提炼建设经验,申报市级教学成果奖。完成两年一次的校级教学成果奖评选。遴选23个项目推荐申报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校领导对教学成果奖申报高度重视,陆靖校长对部分项目前后进行十多次辅导。
聚焦内容更新与方法改革,深化课程教材建设
继续做好课程立项建设。组织立项10门线下课程、19门左右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3门全英语教学课程。完成第二批国家级一流专业14门在线课程建设,推进实施混合式教学。启动信息技术融合课程建设,首批立项6门,其中5门同步开展教材建设。开设校企合作课程72门。2021年,“船舶柴油机”“供应链管理”等7门课程获推参评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新增上海市级一流本科课程9门、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15门。
推进以学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改革。截至目前,在线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等73门立项课程开展了混合式教学。至本学期,海大学习通平台累计运行自建课程4104门次。
教材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骆温平教授主编的教材《第三方物流(第三版)》荣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获评首批上海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种。2021年出版校级规划教材《海上保险:法律与实务》等3种。另有10种教材已完成书稿并与出版社签订合同。制定《上海海事大学教材建设与管理办法》,强化价值引领,落实学校党委对教材工作的总负责;进一步明确教材编审要求,保障高质量教材建设;推进马工程重点教材选用工作。
深化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为加强办学与社会需求的对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2021年学校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基地建设。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合作共建一流工业工程产教融合示范专业项目。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与上海外高桥造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共建校外产教融合基地。信息工程学院与临港新片区9家企业及研究机构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并与临港集团产业大学推进人工智能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学校获批工信部“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基地建设方向为“海洋新能源”。
持续推进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2021年获得省市级以上奖项数量、人次大幅提升。立项国家级项目56个,市级项目152个,校级项目305个。重点资助一批学科竞赛。学科竞赛获得省市级以上奖项数773项,获奖人次1875,比往年多出200余项。其中,荣获“外运杯”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1项,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一等奖3项,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全国一等奖1项。承办2021年上海市大学生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大赛及区块链技术应用创新大赛。
制度建设与管理服务相结合,加强质量保障
全面清理和系统化修订教学管理制度文件,完善学校制度体系,推动依法依规治校。加强外校调研,发挥集体力量,2021年新增和修订教学管理文件18个,废止和归并制度文件15个。将党建活动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举办“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研讨沙龙,就制度文件修订情况进行沟通交流。
为推进落实教学方法改革,一手抓培训交流、一手抓教学竞赛辅导,帮助教师提升教学建设能力。召开教师座谈会,组织召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经验交流会,邀请教师分享教学设计与互动的有效做法。结合“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 ,组织教学建设类交流培训10余场。组织并辅导选手参加首届上海市级教学创新大赛,3名选手获奖,其中,张琴老师代表上海市参加全国教学创新大赛,荣获二等奖。学校获得上海市赛优秀组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