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做好今年行政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扣市委、市政府和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重点工作,落实校党委2021年重点工作,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形成新发展格局,主动服务国家和上海市发展战略,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不断提高办学水平,持续促进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向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水平海事大学目标不断迈进。
一、立德树人
1.党史学习教育。紧紧围绕迎接和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四史”宣传教育,深化思想政治工作,筑牢铸魂育人阵地。(主管领导:宋宝儒 贺莉;牵头部门:党委宣传部)
2.思政课建设。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提高铸魂育人效果。深化思政课改革,建好《中国航海史》《中国航运史》等“中国系列”课程,培育更多思政课精品课程。(主管领导:宋宝儒;牵头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
3.“三全育人”工作。以全面修订课程教学大纲为契机,推进课程思政全覆盖,建设第二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0门左右。深化“三全育人”工作,打造“红色”加“特色”的大思政教育实践平台。办好办优上海市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配齐配强思政课教师队伍。(主管领导:宋宝儒 施欣;牵头部门:教务处、人事处,有关职能处室)
二、发展规划与综合改革
4.“十四五”规划。完成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报市教委备案。完成学校“十四五”专项规划和各学院(研究院)规划,形成规划体系,制定并落实“十四五”规划年度发展目标。加强对“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跟踪、监督和落实。(主管领导:宋宝儒 陆靖;分管领导:各分管校领导;牵头部门:发展规划处、有关职能处室)
5.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总结上一轮学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工作,以上海启动实施新一轮教育综合改革为契机,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按照上级总体部署和要求,坚持改革创新,注重内涵发展,加快推进学校教育事业发展。(主管领导:宋宝儒 陆靖;分管领导:各分管校领导;牵头部门: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发展规划处)
6.上海高校分类评价工作。着力做好上海高校分类评价相关工作,加强对分类评价指标内涵的解读和宣贯,注重对分类评价结果的分析、应用和总结。各责任部门和相关学院对标、对表,找差距、补短板,着力提升相关指标建设水平。(主管领导:宋宝儒 陆靖;分管领导:各分管校领导;牵头部门:发展规划处)
三、疫情防控
7.疫情防控。全面落实上级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层层压实疫情防控责任,切实加强校园管理,确保师生健康安全。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教育事业发展。(主管领导: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牵头部门:后勤中心、学生处)
四、教学及实验室建设
8.专业建设。做好第三批“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申报,推进已获批“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完成四年一次的培养方案大幅修订。聚焦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围绕课程思政建设内容,组织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全面修订。进一步强化航运、物流、海洋学科特色。尝试专业课程模块化设置。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增设“信息技术类”通识选修课,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紧跟信息技术在本行业的应用前沿。继续开展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做好第四批应用本科专业验收工作。做好航海技术专业工程教育认证。落实劳动教育、军事理论与实践教育。
9.课程建设。全面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课程建设体系,开展多类型、多样化、阶梯式课程建设,立项10门左右线下课程、20门左右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10门左右全英语教学课程、3门左右社会实践课程。多措并举,丰富课程资源总量,争取2020—2021学年开课总量较上学年增加160门左右。完成已立项的“双万计划”专业14门在线课程建设。继续申报一流本科课程。重点开展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设计,实施过程评价,严格课程管理。继续开展双语、全英语教学课程评估和校企合作课建设。推进“马工程”教材选用工作。
10.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以课程教学大纲全面修订为契机,推进课程思政全覆盖。建设第二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0门左右。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交流与展示,开展现场教学观摩,建设成果在教学平台展示。举办第四届课程思政教学竞赛和观摩活动。依托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基层教学组织,经常性开展典型经验交流、培训活动。将课程思政理念、实施方法纳入新进教师教学培训内容。
11.教学能力建设。做好新进教师培训与考核工作。继续落实专题讲座、沙龙活动、督导专家“结对子”帮扶等活动。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组织两年一次的校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为市级、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选育打好基础。举办2021年度校级青教赛。
12.教学管理与服务。做好执行计划、排课选课、考试考务、学籍管理、毕业生教学质量跟踪调查、语言文字、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等教学管理与服务工作。(8~12项工作,分管领导:施欣;牵头部门:教务处)
13.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努力开展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航运业有关的继续教育培训项目。继续加强与海事系统的合作,开展海事系统培训项目。更新培训观念和培训内容,在培养高层次海事管理人才方面策划新的培训项目。进一步做好2021年招生工作,新增1~2家定向委培公司,新开辟1~3家招生基地,招生人数比2021年增加15%左右。做好2017级学生考证培训和海乘专业学生实习、就业、培训等工作。(分管领导:施欣;牵头部门:继续教育学院、港湾学校)
14.实验室建设。完善并落实学校实验室建设“十四五”发展专项规划。做好实验室的更新改造和维修维护,探索实验室绩效管理,优化资源配置。继续开展实验教学综合改革,完善实验教学课程内涵建设,培育国家级、上海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完善国家级、市级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和运行维护,更好的发挥示范引领和服务人才培养的作用。试点运行“上海海事大学—西门子先进自动化技术实训中心”,探索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新模式。完善“云共享创新实验平台(iLab-SMU)”项目设计,搭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学生创新实验资源平台。(分管领导:施欣;牵头部门:实验室管理处、有关学院)
五、研究生教育和学位点建设
15.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将立德树人成效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继续开展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和航运文化等内容贯穿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培养研究生学术荣誉感。
16.学位点建设。落实研究生教育“十四五”规划制定的学位点年度建设目标,不断优化研究生学位点布局,积极做好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建设和发展工作,建立并完善学位点管理体制机制。针对第五轮学科评估和专业学位水平评估等评估指标体系,根据国际国内学术共识,选择适合我校学位点的关键指标,加强学位点制度建设和过程管理,以学院、系和研究机构为主体加强一级学科建设,着重特色发展,制定学位点年度考核指标,以评促建,建立以学科绩效为导向的资源配置统筹机制。
17.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打造“航运+”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开展研究生暑期学校、学术论坛及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竞赛项目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营造研究生创新氛围,提高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重点打造高水平并具有学科特色的课程体系。加强在线课程建设方案的综合设计,打造以航运、海洋、物流等为特色的线上教学精品课程。
18.招生。优化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提高复试成绩占录取总成绩的比例,适当扩大导师自主招生的权力,加强对考生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的考察。逐步完善研究生招生指标配置办法,把生源质量、科研经费、研究成果、培养质量及就业情况等作为指标配置的重要考量,引导招生指标向生源好、培养质量高的学位点倾斜。推进申请考核制博士生招生制度改革,建立全面系统的博士生招生选拔制度。
19.导师队伍建设。优化导师遴选标准,积极推进以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工作实绩为标准的导师动态评聘与考核管理。坚持实行新聘导师上岗培训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导师定期培训。进一步健全导师问责制度。
20.线上精品课程及研究生创新能力建设。加强在线课程建设方案的综合设计,打造以航运、海洋、物流、自贸区、港口等为特色的线上教学精品课程。进一步扩大研究生创新竞赛项目种类,培养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精神。
21.青岛研究院建设。协调相关方,明确方向、汇聚资源、营建平台、协同创新,加大在人才培养、智库建设、科学研究、生态共建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开拓力度,形成新局面。(15~21项工作,分管领导:严伟;牵头部门:研究生院)
22.上海高级国际航运学院。以提质增效为目标,继续开展定向EMBA教育培养,增开2~3个EMBA班;以高端培训项目为抓手,进一步做好产学研合作基地建设,提高社会服务能级;以“启航”名师计划为抓手,加大人才引进和自主培养的力度。(分管领导:严伟;牵头部门:上海高级国际航运学院)
六、学科建设和科研
23. 高水平地方高校(学科)建设。持续推进高水平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对2020年建设绩效进行年度总结,组织策划论证2021年高水平地方高校(学科)建设项目。组织完成2021年高水平地方高校(学科)市级财政项目预算申报和答辩评审工作。(主管领导:陆靖;分管领导:严伟;牵头部门:发展规划处、有关职能处室)
24.高峰高原学科建设。全面总结高峰高原学科第二阶段(2018—2020年)建设工作,抓住上海市新一轮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提升我校学科的整体水平及创新能力。
25.科研项目。以国家、上海市及临港新片区战略发展需求为牵引,培养攻关团队,承担一系列重点、重大科研课题。加强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项目申报的指导,确保科技项目质量、数量、经费等持续上升。组织国家基金申报工作,争取2021年度国家基金项目申报数量达250项。采取措施,提高国家级项目申报质量,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率达到1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率达到10%。组织国家级重点、重大项目申报工作,争取2021年度国家级重点、重大项目有新的突破。修订横向科技项目管理制度,组织教师承接重点、重大横向科研项目,争取科研项目总经费达到1.5亿元。
26.科研成果。争取ESI高被引、热点论文数持续增长,保证论文检索的质量稳步提高,争取SCI/SSCI检索论文突破400篇,做好2019年度顶级期刊基金培育项目结题工作。持续提升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力争授权发明专利突破145项。动员、组织行业背景强,有长期科研积累的科研团队积极申报省部级政府科技成果奖,争取奖项取得新突破。鼓励并组织教师申报国际专利,组织2021年国际专利培育工作。做好上海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018—2019)评奖的申报及校内评审工作。
27.重点研究平台。积极申报省部级及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重点做好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上海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协调组织工作。加强对重点研究平台的考核管理,充分整合科研力量,组建高水平的创新团队,提升学校开展重大科研任务、突破行业关键技术的能力和学术水平,提高具有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产出。加强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决策咨询研究基地等各类智库的建设,争取更多更高质量的智库成果。发挥高校科协优势,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等,持续提升高校科协创新发展能力。
28.科研管理。进一步落实科研管理制度体系文件,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氛围;完善科研管理系统,提升科研信息化服务水平;严格落实分类评价指标体系,积极做好科研咨询服务。(24~28项工作,分管领导:严伟;牵头部门:科技处)
29.技术成果转化。进一步推进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工作,提高科研成果的专利质量水平,培育高价值专利,强化市场转化能力。(分管领导:严伟;牵头部门:技术转移中心、科技处)
30.期刊、出版。加强期刊、出版工作的改革,健全体制机制。逐步提高期刊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基金论文比等评价指标在同类期刊中的排名。继续参加“期刊编校无差错承诺”活动,狠抓书刊编校质量。不少于2刊编校质量达到优良,期刊编校质量整体上保持全市领先水平。加大力度提高图书编校质量,继续做好各类基金和重点图书出版工作,出版图书约80种。积极申报各类出版基金。(主管领导:陆靖;牵头部门:杂志总社、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
七、师资队伍建设
31.人才引进。修订高层次人才引进“三大计划”(领航计划、远航计划、启航计划)体系文件,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引进 “领航计划”2~3名、“远航计划”特聘教授3~5名、讲座教授4~5名,上海“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人选1~2名、上海高校特聘教授1~2名、青年学者2~3名,“启航计划”8~10名。2021年计划引进教师75名。建立学科人才信息库,优化人才渠道,继续完善学校、学院联动的人才引进机制,发挥学院人才引进的优势。举办第三届上海海事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积极开展柔性引进工作,推进学科建设。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32.教师发展。计划选派国外访学进修人员13名(具体视疫情开展工作),国内访问学者人员9名,产学研践习人员10名,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人员5名。积极拓展二级选派机制,加大培养力度。开展2021年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激发教师潜能,提高整体师资队伍学术水平。破除“五唯”,完善职称评价标准,分类评价专业技术人才能力,建立科学的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激励人才发展。积极开展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新聘任教师集中培训和各类高层次人才称号申报工作。出台并实施“上海海事大学青年卓越培养计划”,激励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加强博士后管理工作,扩大博士后流动站的培养规模,为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发挥作用。
33.人事制度改革。落实上海市人才工作部署,推进《中共上海海事大学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修订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强化激励。
34.人事服务工作。全面启动新人事系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人事服务和数据治理提供基础保障。全面梳理教职工档案,重点完成专项档案的审核工作,保证干部人事档案的完整性。继续做好教职工居转户工作,解决教职工后顾之忧。
35.专项工作。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教职工管理工作。开展各类人员岗位职级晋升工作,进一步激发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做好二级单位年度考核工作,开展教职工年度考核、评奖、评优等工作。(第31~35项工作,分管领导:杨万枫;牵头部门:人事处)
36.教师思政。以新时代高校教师十项行为准则为准绳,加大宣贯力度,注重典型引领和案例警示教育,守住师德底线,进一步发挥教工党支部的政治引领作用,统筹推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定期召开教师工作联席会议,全面统筹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规范要求融入人才引进、课题申报、职称评审、评奖评优等各环节。进一步增强青年教师凝聚力,提升青年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营造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分管领导:贺莉;牵头部门:教师工作部)
八、学生工作
37.思想政治教育。积极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重要精神,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以标准化建设的理念构建学校德育内容体系和工作体系,构建本科四年纵向衔接、课内课外网上网下横向贯通、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全程、全方位育人共同体,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8.招生工作。做好保送生、高水平运动员、春季招生、专升本、插班生、港澳台联招、秋季招生等各项招生录取工作。积极响应高考改革变化,更加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组,优化招生宣传,构建线下与线上互动机制,探索有效的招生模式,持续提高生源质量。
39.就业工作。加强学生思想引领,改变毕业生就业观念,调整就业预期,找准职业定位。积极营造就业创业良好舆论氛围,组织实施好 “村官” “三支一扶” “大学生进社区” “参军入伍”等基层就业项目,引导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城乡基层社区等就业创业。积极推进“西藏专招”及“新疆专招”就业工作计划。积极宣传鼓励学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进一步完善就业保障体系,建立就业服务长效机制。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拓宽就业渠道。实施精细化服务,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建立帮扶体系,关心就业困难学生。
40.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普及教育,构建心理实践活动质量提升体系。面向心理问题学生,继续做好心理咨询服务工作。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和学院的联动机制,对高危问题学生实施预防干预。进一步打造好心理咨询师队伍,提升队伍专业能力和服务能力。依托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项目,继续开展后现代心理学在学生工作中的应用专题培训。发挥体育运动在打造健康人格、培育健康心理方面的作用。
41.学生管理。依托学风建设月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营造好学、乐学、上进的学习氛围。强化学生公寓日常管理,推进社区软环境建设,打造平安社区,推动社区文化育人走深走实。
42.学生资助。建立资助大数据库,实现精准资助,提升资助育人成效。进一步搭建实践锻炼平台,引导学生自强奋斗、追求卓越。
43.国防教育。有序开展2021级本科学生军训。以军训、学生社团、网络平台等为载体,开展国防和爱国主义教育。积极开展2021年大学生征兵、退伍学生复学安置、参军学生的学费代偿等工作。做好军事理论课教学和国防形势教育讲座等工作。
44.辅导员队伍。大力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着力构建全过程和全周期的培育培养体系,提升辅导员工作能力和水平。加大辅导员示范岗的考核力度和要求,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成立辅导员协会,制定《上海海事大学辅导员协会章程》。(37~44项工作,分管领导:施欣;牵头部门:学生处)
九、国际交流和教育国际化
45.对外合作与交流。根据国际疫情发展动态,借助信息化手段,创新国际交流模式,提升国际交流合作成效。积极开拓与“一带一路”沿线和沿海国家的高等教育合作,巩固与现有合作伙伴的关系,争取新增3所友好院校。推动与法国、希腊、俄罗斯、德国等多所高校的合作,推进与日本邮船株式会社、比利时安特卫普港务局合作协议的续签工作。广泛参与国际海事教师联合会、国际海事大学联合会等大学联盟活动。巩固与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关系,配合国际海事组织亚洲海事技术合作中心开展相关工作。进一步巩固与比利时安特卫普港务局、日本邮船株式会社、丹麦诺登轮船公司等境外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关系。持续跟进与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的合作事宜。
46.海外优质教育资源引进。继续实施“海外名师引进工程”,开展高水平人才联合培养和科学研究,提升办学水平。做好语言类、专业类长期外籍教师的选聘及管理工作。聘请海外教师来校开设专业课20门次,专业讲座40场次,争取入选上海市外国专家局或国家外专局高端外国专家项目的专家3名。进一步规范外籍教师聘请及管理制度,严格外籍教师资质标准和聘任管理。
47.学生海外学习。继续实施“学生全球视野拓展”工程,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严重困难,多措并举,创新学生国际交流模式,与海外高校合作推进线上课程学习项目,搭建学生国际交流线上平台。继续做好境外学生的疫情防控指导与管理,完善学生海外学习与实习信息系统。全力推动与法国勃艮第大学、法国塞尔吉-巴黎大学等高校的工程类联合培养项目,推动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工业技术与设计大学、韩国海洋大学间开展交换生项目。做好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的学生选拔与管理工作,计划新增3个校际联合培养项目。
48.境外办学和合作办学。与加纳合作院校通力合作,围绕国际航运物流业的行业需求及非洲的发展现状,结合产业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要求,不断改善生源质量,修订教学计划,改进教育教学方式,严格学生管理,加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协助做好中荷机电学院、“国际运输与物流”硕士项目等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教育部评估及延期申报工作。【第45~48项工作,分管领导:施欣;牵头部门:国际交流处(港澳台办公室)】
49.留学生教育。积极促进国际教育合作,通过多元化招生方式,加强留学生招生,争取2021年我校各类国际学生总数达到800人次,其中学历留学生超过240人(占比30%)。继续推进2~3个硕士项目,1~2个博士或本科全英文专业,增加特色学科的英语授课课程数。在全球疫情新常态下,打造海事教育线上平台,汇聚全球优质海事课程资源。推进实施国际学生的趋同化管理和服务工作。建立“闻、思、感、讲、传”五位一体的教育平台,让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建立健全国际学生荣誉体制,激励留学生卓越发展。积极做好有关国家部委、主管机关委托的短期国际培训项目,广泛开展高层次国际短期专业培训项目,服务“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实施。继续协调国际海事组织、国际劳工组织、世界海事大学联合会、波罗的海航运公会以及其他国际组织。建设MTCC和IMLA等国际组织,持续打造全球海事技术交流合作平台。持续提高国际教育培训的质量。促进汉语培训中心工作,推进留学生汉语和中国文化课程优化升级。(分管领导:施欣;牵头部门:国际教育学院、教务处)
十、教育保障能力建设
50.协同合作。开好每两周一次的校长办公会议,会议纪要及时发布于数字校园平台“校内重要工作”栏目,强化协同事项督办效率。做好校内重要工作、重大会议、重点活动的组织、协调和落实。(主管领导:宋宝儒 陆靖;分管领导:各分管副校长;牵头部门:校长办公室)
51.财务管理。大力筹措资金,满足学校后续大型基建项目的资金需求,保障教职工收入水平稳中有升。积极支持学校相关部门向上级部门申请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和建设工作,加强督促监管,提升资金使用绩效。进一步强化预算管理工作,做好会计核算工作。进一步强化财务制度建设,深化财务绩效评价工作。大力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服务水平。规范教育收费,加强收入管理。提升对科研经费的服务和管理水平。(主管领导:陆靖;牵头部门:财务处)
52.内控和审计。完成学校内控体系建设。制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监督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探索推进审计项目委托制,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做好校办企业财务决算审计、基本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监督、修缮工程竣工结算审价、中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科研审签等工作。抓好2020年内部审计实施项目的问题整改工作。(主管领导:陆靖;牵头部门:审计处、财务处)
53.校园基本建设。继续推进航运科技创新大楼项目建设;抓紧启动临港校区拓展工程项建书的申报,推进“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落地。完成21~23号学生公寓维修工程、海馨西食堂维修工程、海丰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项目施工。完成新建研究生公寓产证办理与竣工决算审计、集装箱供应链技术研究中心概算调整等工作。(分管领导:严伟;牵头部门:基建处)
54.信息化。继续推进网上行政办事中心(二期)建设和网上支付平台建设。强化运维管理,与腾讯建立战略合作协议,牵头参与完成高校“一网通办”建设管理白皮书。进一步做好研究生系统、数据治理咨询服务、中心机房改造、虚拟数据中心及云计算、网站群等信息系统建设与信息资源服务工作。协助做好中国铁塔和中国电信的5G基站建设、师生网络、“一卡通”系统管理与服务等工作。全面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工作。(分管领导:杨万枫;牵头部门:信息化办公室)
55.图书情报。完成《上海海事大学2021年文献资源建设方案》,落实《进一步加快文献资源电子化的实施方案》。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馆舍接待、图书借阅、电子资源利用、阅读推广、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学科咨询等工作。开展“海大人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的筹建等工作,进一步压缩纸质文献资源采购量,持续优化电子资源结构,服务师生及学科发展。继续加强研究型图书馆建设。(分管领导:施欣;牵头部门:图书馆)
56.资产及采购管理。健全和完善资产及采购内控制度,按时完成各项委托的采购任务。规范开展固定资产的自主处置,启动建立“公物仓”工作。修订完善学校公有房管理办法,优化房产资源配置,提高公有房利用率。组织学校不动产权证的申办工作,年内“应办尽办”楼宇产证获得率不低于90%。加强经营性用房的监督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分管领导:杨万枫;牵头部门:资产管理处(采购与招投标管理中心)】
57.后勤管理。聚焦服务师生,努力构建管理高效、监督规范、服务到位、师生满意的新型后勤治理体系。保障师生餐饮供应质量和服务水平,保持食堂价格基本稳定。提高资源使用效能,控制年度能耗增幅4.5%以内。切实落实安全责任制,实现较重大责任事故为零。继续提高后勤服务质量与师生服务满意度,年度师生满意度测评85%以上。加强和规范公务用车管理。
58.维修改造。重点做好海馨广场区域防腐木整体改造,电子电工实训中心、1~7#学生公寓楼、海事广场等部分区域排水改造,图书馆周围防腐木整体修缮,38~45#学生公寓楼淋浴间吊顶改换防水涂料,1~7#、27~29#、38~45#、60~61#等学生公寓120间积水改造,一号门桅杆造型钢结构油漆保养等。(第57~58项工作,分管领导:严伟;牵头部门:后勤中心)
59.资产经营。做好企业整合、清理、改革工作,充分调整产业管理架构,形成市场化管理体系,积极稳妥推进校办企业体制改革工作。确保企业稳定发展和经营性房产资源安全运营。继续推进“两中心”“两基地”工作。(分管领导:严伟;牵头部门:海大资产经营公司)
60.校园安全。加强疫情常态化期间校园安全管理责任制,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加强突发事件的处置预案演练、安全教育与宣传、校园交通整治与管理、安全检查等工作,进一步完善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有效安全防范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优化校园安全治理模式。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优化考核机制和应急预案体系。(分管领导:杨万枫;牵头部门:保卫处)
61.质量管理。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加强机遇把控和风险防范意识。做好国家海事局《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培训和船员管理质量管理规则》证书的附加审核和挪威船级社(DNV)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证书的换证审核以及三个规则证书的年度审核工作。(分管领导:杨万枫;牵头部门:质量管理办公室)
十一、校友会、校园文化
62.校友会和教育发展基金会。完成上海海事大学校友会第一届理事会换届工作。筹建上海海事大学江苏校友会、校友游泳俱乐部、校友乐跑俱乐部等校友组织。筹办上海海事大学第四届全球校友联谊会。多维度展示校友企业,讲好校友职业发展故事。对标5A级社会组织评估要求,持续推进教育发展基金会规范化和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主管领导:宋宝儒 陆靖;分管领导:杨万枫;牵头部门:校长办公室,教育发展基金会)
63.校园文化建设。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主题,大力营造共享伟大荣光、共铸复兴伟业的浓厚氛围。全力做好校园文化“十四五”规划各项工作的落实。开展第三届上海市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对“文明在线”网站进行更新和美化。进一步发挥校史校训育人功能,做好校史馆接待和运营工作, 注重校史史料征集,加强对馆内藏品的保护,推进《图说校史》的整理与出版工作。结合海大特色,创作一批反映学校事业发展、师生喜闻乐见的原创内容,持续输出高质量原创作品。(主管领导:宋宝儒、陆靖;分管领导:贺莉;牵头部门:宣传部)
十二、为师生办实事项目
64.提高教职工收入。完成2021年收入预算。开源节流,筹措资金,稳步提高教职工收入。(主管领导:陆靖;分管领导:杨万枫;牵头部门:财务处、人事处)
65.做好教职工体检、福利、慰问等。做好教职工体检、疗休养、节日慰问品发放、各类慰问等工作。跟进并落实人才住房政策,做好人才房贴、人才公寓租赁、人才租房补贴、优秀人才派遣转事业编、学校教职工各类落户等工作,切实为教工安居乐业提供保障。认真做好退休教职工工作。(分管领导:杨万枫、贺莉;牵头部门:人事处、资产管理处、校工会)
66.宽带、IPTV接入服务。继续做好居住在临港的教职工小区宽带、IPTV接入登记与协调工作,为教职工提供便捷的网络环境。(分管领导:杨万枫;牵头部门:信息化办公室)
67.做好教职工补充医疗和帮困。继续做好补充医疗保障计划参保工作,不断加大帮困的范围和力度。继续参保上海市总工会互助保障计划,将补充商业医疗保险作为常规计划,按时为教职工参保。(分管领导:杨万枫、贺莉;牵头部门:人事处、校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