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上海海事大学第二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为全面回顾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尤其是“十三五”以来,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学校取得的各项成绩,党委宣传部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开展系列报道。
“十三五”期间,学校深入推进国际化办学,着力加强国际化办学体系与制度建设,不断提升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水平,落实留学生教育提质增效,推动师生对外交流与学术合作,搭建各类交流平台,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学校在全球海事教育领域的话语权,不断提高学校在国外的声誉和影响力。
1、依托专业学科建设平台 搭建全球合作交流网络
五年来,学校依托专业学科建设平台,加强与国(境)外海事类院校及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了一批关系稳定的校际“朋友圈”,架构起全球交流合作网络。五年间,学校新增近30所境外合作院校,包括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等知名高校。学校与境外友好学校在师生交流、项目研究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交流与合作活动。
学校与丹麦诺登轮船公司、日本邮船株式会社、芬兰瓦锡兰集团等全球知名航运类企业保持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校企合作。2017年学校与德国英飞凌公司建立“上海海事大学-英飞凌科技功率器件应用培训和实验中心”和“上海海事大学-英飞凌科技实习实践基地”。2019年学校与瓦锡兰集团合作共建LNG双燃料船舶动力实验室。
2、实施“学生全球视野拓展”工程 打造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
“十三五”期间,学校开展“学生全球视野拓展”工程,不断优化各种学生交流项目类型的组成结构,逐步形成以交换生和访问生等学分、学位项目为主体,以假期学习、海外实习等短期项目为辅助或补充,多种教育合作模式结合,构建层次分明的金字塔型海外学习实习项目体系。
五年来,学生海外交流项目增加近30个,学生交流规模显著扩大,2016-2019年间共选派2361名学生赴境外交流学习,“十二五”末每年派出约400人次, “十三五”末增加到每年派出学生超700人次。现有学生海外交流项目共81个。“十三五”期间,学校积极申报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项目,5个项目、30人次获得资助。积极推进卓越工程人才的国际联合培养,2019年与法国南特大学综合理工学院等高校合作,启动中法合作项目。
3、推进“海外名师工程” 构建国际化师资队伍
“十三五”期间,学校持续推进“海外名师工程”,充分利用国家和上海市各类海外人才引进平台,以讲座讲学、合作研究、技术培训以及工作任职等多种形式,引进国际化师资。同时鼓励本校教师赴海外一流高校进修交流,开拓国际视野,提升学术研究能力。
五年间,学校共聘请短期专业课程类海外名师238人次,来校讲授各类专业课程244门次,同时邀请284人次海外教师来校开设专业讲座338场次。学校积极申请各级各类高端引智项目,多渠道引进国际高端前沿的专家来校工作。33人次海外专家入选外专局“教科文卫引智项目”,3人入选上海市科委“一带一路"青年科学家”项目。选派107名教师赴海外培训、研修和访学。
4、积极推进涉外办学 增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合作
“十三五”期间,学校在办的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顺利开展,其中与世界海事大学合作办学项目在第二届上海市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评选中,获“上海市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称号和“2017年上海市教学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海事大学—中西非地区海事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理学学士学位境外办学项目顺利开展。该项目现已招收10届300余名非洲学生,在中西非地区树立了良好口碑。
学校积极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主办或承办了多场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培训。通过亚洲海事技术合作中心承办了“亚洲区域船舶能效技术研讨会”等各类国际专业研讨会,在印度、马来西亚、缅甸、柬埔寨等地举办海事能力建设培训项目共计21个,来自“一带一路”国家交通海事政府主管机关522名学员参加了培训。
学校还与国家海事局合作承办了国际海事组织(IMO)船旗国和港口国监督检察官区域培训项目、国际海事组织(IMO)航海英语教员区域培训项目等。
5、稳步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 着力提升留学生培养质量
“十三五”期间,学校留学生教育稳步推进,留学生规模从“十二五”期间的2900人增至“十三五”期间的3850人,学校致力于提高专业学生、学历生在学校留学生总数中的占比,努力实现 “学历、专业教育为导向”的留学生教育和培养模式,不断推进留学生数量与层次同步提升。
学校面向留学生,开展全英文授课本、硕、博教学项目。严把招生质量关,持续完善留学生招生体制。创新留学生活动,进一步推进留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积极主办、协办并参加国家留学基金委“感知中国-航运有你”、“感知中国-探索中医之美”活动等系列活动,丰富留学生课余生活。积极打造上海暑期学校非洲项目、航运类专业“国际班”等品牌。
6、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 开展师生国际化学术合作研究
“十三五”期间,学校积极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主办或与境外院校、国际组织和企业合作举办各类国际会议。连续三年与相关方联合主办“进博会”全球贸易与国际物流高峰论坛,发布全球贸易与国际物流中国方案,主办海外华人交通协会(COTA)年会、智能科学国际会议,承办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等重要会议。
学校与葡萄牙里斯本大学学院合作建设智慧港口物联网国际联合实验室。2018年起,学校开始执行科技部国际合作司批准的“中国与波兰科技合作委员会第37届例会交流项目”——《船舶交流系统电能质量评估的模型,定义与过程研究》。学校与法国海军学院科研团队联合成立的中法潮流发电实验室参与自然资源部“十四五”规划终点发展的“舟山百兆瓦级潮流发电场”预可研项目,完成了该项目潮流发电场的选址和布场。
7、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建设 提升学校在全球海事教育的影响力
“十三五”期间,学校与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IMO)、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BIMCO)、英国皇家特许船舶经纪协会(ICS)等国际著名航运组织继续保持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学校继续担任国际海事教师联合会(IMLA)主席单位,并全面负责IMLA上海中心的相关工作。我校教师通过IMLA上海中心平台,积极参与国际海事组织示范课程修订工作,向IMO会议提交提案14份,负责IMO航海英语、航海教员培训示范课程的修订,增强了学校在全球海事教育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2016年,学校投标国际海事组织亚洲海事技术合作中心工作并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顺利中标。2017年5月,国际海事组织亚洲海事技术合作中心在我校正式成立。亚洲海事技术合作中心作为中国第一个经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授权设立的实体性机构,也是亚洲唯一具有全球海事技术协调资格和能力的合作中心,中心积极发挥功能,逐步成为引领全球海运业绿色发展的示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