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上海海事大学第二次党代会即将于6月底召开,为全面回顾第一届党代会以来,尤其是“十三五”以来,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学校取得的各项成绩,党委宣传部将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系列报道。
“十三五”期间,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适应国家航运事业发展新需求,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标志性成果,持续提高层次、创新型、国际化的航运、物流、海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
围绕立德树人,推进“三全育人”。将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纳入专业培养目标,设置“思想政治教育类”通识教育选修课。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开展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思想为中心的教学竞赛、教学经验交流会以及临港新片区高校集体备课会等。开展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坚持学生中心、问题导向,发掘每门课程教学中的思政教育资源,把以价值观培育和塑造为目标的思政元素“有意、有机、有效”融入课程教学,充分发掘和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共计约270门次课程实施程思政,参与教师近200名。立项50门课程思政示范课、4门思政在线课程,形成186门课程思政教学大纲汇编及包含87个案例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集。
交通运输学院获批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和上海高校课程思政领航计划“重点领航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董金明教授团队撰写的《大国航路》被列入上海教育出版社国庆献礼系列书单;马克思主义学院谢茜老师在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中荣获二等奖、许磊老师在2019年上海市思想政治理论课大比武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另有3名教师分别获“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展示活动人文社会组、自然科学组、经管法组三等奖。
13个专业荣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学校获批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首批入选项目,13个专业荣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专业入选上海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及复评,3个专业获认证受理;建设交通运输国际班,探索卓越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3个新专业,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与航运服务模式创新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建设7个上海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推进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升级;航海技术专业被授予“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专业”称号;会计学(ACCA方向)备案为2017-2019年上海高校全英语规划专业。开展专业综合改革,优遴选10个专业围绕“夯实专业基础、培养实践能力、拓展国际视野”目标,建设有特色、高质量的品牌专业。
优化课程体系设计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秉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理念,将课程建设放诸专业建设中进行规划,尤其强调“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改革,注重教学内容更新、教学资源建设和利用,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高授课效果为核心目标,同时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辐射教学团队建设。以《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为指导,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对应关系矩阵,理清人才培养内在逻辑,促进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的有机融合。瞄准一流课程,聚焦特色优势,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市级一流本科课程8门、市级精品/重点/优质在线课程51门、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教学课程8门。打造多方协同的资源共同体,增加行业专家进课堂授课时数和覆盖面,每年开设校企合作课程75门左右。
打造海事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以“践行国家战略和服务行业需求”为引领,对标国内外一流本科专业教学质量标准,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12项。推进大类培养,以“培育综合素养、夯实学科基础、拓展专业领域、促进个性发展”为指导思想,形成“一个体系(通识教育)、三个大类(工程类、管理类、人文类)、若干专业(基于专业类别)、多重模块(源于行业需求)”的大类培养架构;提高通识课程学分比例,构建“思政课程、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健康体魄、艺术美育”相融合的通识教育体系,新增思想政治教育(四史)类和信息技术类通识教育选修模块;“个性化”施行大学英语“8+X”和大学数学“基础+拓展”的教学模式,开设包括中华文学通论、中华文明简史、中华艺术鉴赏等在内的必修课程,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丰富大学体育系列课程设置,培养学生健康体魄。
今年3月25-26日,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组织专家对学校航海教育培训质量进行了评估,针对专家组评估结论,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进行复核,最终学校获评优异等级。根据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相关文件规定,评估结果为优异的本科院校,其全日制航海类专业本科学生可申请二副(含GMDSS通用操作员)、二管轮、电子电气员适任考试,并认可其开展的全部科目理论考试成绩。
深化创新实践教育改革
实施多点融合的创新能力培养工程,基于本科生导师制,持续深化以“创新创业类课程”为起点,以“项目训练”和“创新大赛”为主体,以“产品研发”和“实践服务”为方向的创新创业人才全过程培养模式。入选上海市首批15所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5名指导教师入选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全国首批导师4492名)。单列创新生推荐免试研究生指标和条件,完善学科竞赛分级分类管理模式,发挥学院专业教师优势,挖掘资源,以赛带创,以赛带练,通过重点竞赛重点资助方式,形成集中优势,在取得整体进步的同时,推动传统竞赛取得突破,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数由2016年的341项增加至2019年的519项(增长52%),2020年尽管受疫情影响,获奖数也达到510个,获奖人次由2016年的687人次增加至2020年的1202人次(增长75%);2019年首获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2020年在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重量级比赛中创历史新高。
对标新工科、“双万计划”建设理念,依托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探索人才培养中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需求,打造实践教育软硬件教学平台和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平台;以精细教育、持续改进、产学研相互促进为导向,积极构建协同育人“新”机制,重点推进“与企业员工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实习模式,校外实习基地达到177个,包括以“三同”为标准的实习基地18个。
健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在原有教学检查、教学督导等教学质量保障“管理闭环”制度的基础上,继续加强质量意识,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提升办学水平。2017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本科教学工作成效得到评估专家高度认可。持续完善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年度发布制度和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年度填报制度;组织完成41个校评专业第二轮达标评估,形成了“自查-诊断-反馈-整改”的专业自我评估机制。修订《上海海事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上海海事大学本科生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奖评奖办法》,引进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系统,实现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重合度检测(简称“查重”)全覆盖和答辩前校外专家评审(简称“盲审”)。通过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管理组织,常规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领导、督导、同行听课与学生评教、学生质量联络员反馈等多元评价,实施全方位、常态化的教学质量监控。扎实推进本科教学教师激励计划,优化教师教学激励机制,激励教师加大对本科教学工作的投入。
“十四五”期间,学校将围绕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传承百年办学传统,主动适应区域经济与社会对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需求,以“造就业界精英、社会栋梁,服务国家海运强国、海洋强国建设”为使命,坚持立德树人,致力培养具有强烈海洋意识、宽广国际视野、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过硬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着力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国际化的航运、物流、海洋行业精英。